“龙门石窟” 盛唐艺术的最高境界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3月19日电】作为历史名城,相信世界上一个城市没有比洛阳有着更长的故事了。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洛阳,是中国7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城市,其中,合称“洛阳三绝”的“龙门石窟”、“洛阳牡丹”、“洛阳水席”都有被传颂千年的典故。

东森新闻18日报道,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因由香山(东)与龙门山(西)对峙,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厥,而于隋朝建都洛阳后,得名“龙门”。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密布在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据考古学家考证,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断。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代窟龛约占10%。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据考证,从现存龙门石窟中的碑刻及史志记载来看,营造者有皇室、显贵、民间商会,以至平民百姓,也有少量外国佛教徒留下的作品。其中,被称为中国佛教艺术登峰造极之作的“奉先寺”,其规模规模最大,主佛卢舍那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丰颐秀目,嘴角略翘,稍含笑意,形象既庄严雄伟又不失睿智慈祥。

在主佛卢舍的左侧,有老僧迦叶严谨持重,右侧是阿难文静虔诚;文殊、普贤二菩萨身着盛装,佩带璎珞宝珠;护法天王身穿甲胄,手托宝塔,足踏地鬼,身躯壮硕,严肃镇定;金刚力士刚强威猛,袒胸赤搏,咄咄逼人。二菩萨的外侧还各有一头梳双髻、身着长裙、足登云头鞋、含睇微笑的供养人像。这组群像如重星托月,衬映出了卢舍那佛的崇高形象,充分显示了盛唐艺术的至高境界。

龙门石窟已经历了1500年的沧桑岁月,加上自然和人为2方面的因素,损坏严重,尤其惨遭30年代前后的盗劫(1965年统计有800余处盗迹),完整者已不多见。1953年中央文化部批准成立了“龙门石窟保管所”,石窟得到了妥善保护。70年代开始用新的科学技术研究病害治理并进行维修加固,修建了防雨和安全防护设施,正是希望石窟可以永久流传,成为世人永远崇拜的艺术圣品。


    相关文章
    

  • 南京考古爱好者发现六朝“飞天佛砖” (3/18/2001)    
  • 江苏汤山发现佛窟群 (2/21/2001)    
  • 敦煌石窟靠高科技获新生 (2/4/2001)    
  • 印度佛像石窟 受损日益严重 (1/2/2001)    
  • 灾降古城 洛阳传闻满天飞 (12/27/2000)    
  • 歌舞厅宴贵宾 洛阳大火死者干部多 (12/26/2000)    
  • 中外专家携手缝制“绿色保护衣” 保护敦煌莫高窟 (11/30/2000)    
  • 中国:四处文化遗产新列《世界遗产名录》 (11/30/2000)
  • 相关新闻
    印度佛像石窟 受损日益严重
    敦煌石窟靠高科技获新生
    江苏汤山发现佛窟群
    南京考古爱好者发现六朝“飞天佛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