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跻身十大富豪 王淑贤改写中国富豪榜

人气 5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9日讯】 《新财经》报道:据估算,王淑贤是目前中国自然人持股中财富最多的一个人。他的“暴富”,得益于放开B股交易。

据新浪财经纵横报道﹐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开放交易B股股票后的一周,帝贤B(2160)的股价猛涨2/3,最高涨幅一度达97%。帝贤针纺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淑贤个人的身价从3.68亿涨至7.26亿。在两周的时间内,王淑贤每天的财富递增3000万元,是B股开放以来最大的受益人。

春风拂面,秀水缓缓绕山峦三月里的承德已显出了避暑胜地应有的平静怡人。但随着放开B股交易,这里一个鲜为人知的亿万富豪却浮出了水面。

尽管当地人称王淑贤为“王半县”,下小镇并未因帝贤B的狂涨和亿万富豪的乍现而起什么波澜。一如城中心那座展卷私访的乾隆塑像,只让人感觉到心气平和。

这几天王淑贤忙得摸不着影。直至记者到当地的第二天下午3点,才在去工地的路上,第一次捕捉到他的“卡迪拉克”。

记者提问是从“帝贤B飙升的那些天,王董事长正在做什么呢?”开始的。

我不是“狙击”B股,是正面交锋

2月下旬,B股狂涨时,我和往常一样工作呢。又过了两天,大概是3月初,证券部门来电话让我去深圳,看一看股市变化,分析一下行情。别的没做什么。”

王淑贤的自信和平静与外界传闻几乎一样。

熟悉他的人知道,他的信心来自于对自己实力的了解,来自于在“猎取”对象时,对时机和方法的正确选择。每次选择后,他都要回头想一想他的选择是对?是错?据说,他到现在还没出过大错。所以,他对记者说,今天看来,当初帝贤上市B股的选择也是对的。帝贤B的井喷行情,不是“偷袭”成功,而是我们的实力所致。

随后,只有小学5年级文化、更像个地道农民的王淑贤说起了他对B股的认识。

听到史美伦来大陆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消息时,我正在日本。当时我就想她来就会有大动作。我的帝贤B肯定会放开。

因为B股开放的时机差不多了,这一行动是很自然的,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允许境内居民参与B股市场交易,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向中国境内居民开放B股市场,将为中国公民手中的大量外汇找到一条合法的投资渠道。

在1999年证监会组织的B股研讨会上,我曾呼吁开放B股。你想啊,中国老百姓手里有许多外汇呀,外汇都可以买外汇,为什么不可以用来买股票呢?用人民币可以买人民币股,用外汇买外汇股这很正常。这样许多中国人在国外存的美元就可以流回来,也不用炒外国的股票了,咱中国自己就有。所以这次开放B股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货币可买商品,可以买股权,为什么不可以买股票呢?”

王淑贤的“资本论”、“股票论”是从国外学来的。在常年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王淑贤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资本市场。当时他也许并不会想到,资本这柄利刃在几年后会为他创出“金股”传奇。

鉴于当时中国A股市场还未完全放开,而帝贤所具有的实力完全有资格进入国际股票市场,在B股市场上融资。1997年7月,帝贤开始运作B股上市事宜,各中介机构迅速进驻帝贤公司。1999年11月,原帝贤集团公司整体改制,组建了承德帝贤针纺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8月,经国家证监会发审委正式批准,帝贤上市发行1-1.5亿B股股票。

2000年9月29日,帝贤B终于在深圳交易所挂牌。帝贤成了中国第一家民营B股上市的公众公司。

熟悉股市的人都知道,王淑贤在公司上市当天的酒会上,面对在座专家和券商们所说的一段惊人之语:希望大家都买我的股票,我敢跟买帝贤股票的签个协议,他要是亏了,我全部赔给他。他还很不服气地对大家说,“B”在出口日本的产品中是次等的意思,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帝贤股票不该叫B股,而应该叫“金股”,因为这是一只含金量最高的股票。

为了提升资本的运营质量,在上市后,帝贤开发了化纤针织物项目,此项目是与日本丸红公司合资,总投资8000万美元,引进年生产各种针织化纤5万吨的先进设备,预计2002年全部投产。届时,公司年出口创汇可达1亿美元,利润1亿元。

王淑贤谈话的神态透着一种因经验老道而生出的“狡黠”。

我看透了“危机”,也猎到了机会

王淑贤本人曾直言不讳地说:“看到别处危机,我就高兴。”

王淑贤的财富或者说帝贤的高增长是在短短的近6-7年完成的。他像个猎人一样,机智、果断地捕捉住了每一个机遇,有时甚至让人感觉像是在“乘人之危”。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了。久静思动的王淑贤自然不会放过机会。金融危机导致日本许多纺织企业倒闭。于是帝贤在日本设立了两个办事处,专门观察日本的企业倒闭情况,日本生产什么纺织产品的企业倒闭了,他就加大出口什么。这样,帝贤在日本市场就越做越大,大到足以引起他们高度重视的程度。日本以前的纺纱能力是1000多万锭,但现在不到100万锭。在金融危机后,日本和韩国就常年在帝贤派驻代表,以保证对他们的出口。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穿帝贤生产的服装。

金融危机后期,许多日本的工厂关门后,开不起来。这可乐坏了王淑贤。“太好了,我先挤走了他的产品,再‘缴’了他的设备。他们就像打了败仗时,举枪过来投降,把设备都送给我了。”

许多知道王淑贤经历的人都知道。他的这种“狩猎人”素质是有来头的。

小学五年级时,轰轰烈烈的“文革”开始了。王淑贤也就不再上学了。这个学历他一直维持至今。

当时由于人小,生产队里不让挣工分。没事做的他想到了做生意。一块钱买了20斤大葱,卖出后,他赚了4毛钱。初次的闯市场,初次的收获,激发了他的潜力。

他开始跟别人一起往东北长途贩运猪、羊、粮食和油料等,甚至还贩卖过当时严厉禁止买卖的有色金属。1973年,20出头的他,已经是当地“万字号”的人物了。

公社大搞农村副业那年,他把军工针织企业的边角废料拣来作进一步加工。那些废料只够做短裤。但那时中国人都是穿布裤衩的,特别是当地的人们穿不惯这种针织面料。王淑贤思考后决定把短裤拿到北京去摆摊,当时的摊点就在天安门附近。据他讲,他生产的短裤没有固定的规格,就是穿着舒适,这对计划经济下的产品规格制还是一种挑战呢。尽管这种短裤在今天看来,我们可以说它是劣质产品。但在当时确实极受消费者欢迎。

为了扩大销售渠道,他把短裤交给卖大碗茶的老太太代销一部分,5毛钱一条,老太太代卖一条能得到1毛钱的回扣。就这样,他在产、供、销各个环节上,摸索出了一套经验。

据说,王淑贤是中国针织短裤的创始人。尽管没有权威的官方文件证明,但在1973年就开始生产针织裤头,这在中国大陆应该是第一个。

对时机的把握、对市场的观察能力,同样需要磨炼。20世纪80年代初,王淑贤看到当地军工厂生产的针织服装有许多不合格品,出口不行,国营百货站不收购。计划经济时代,这些产品就成了处理不出去的“垃圾”,他连布票都不需要就将它们购过来,拿到北京去销售,也不收布票。

同一条裤子,却是两个卖法。“国营企业产品都是一个式样,又肥又大,永远没变化,许多爱美的女孩子都不愿穿。”王淑贤就把这些收购过来的大裆裤改成紧身裤,很受欢迎。1985年前后,他每年销售到北京的裤子至少200万条,每三个北京人就有一人买他的产品。事后,王淑贤马上对于这次“出手”时机的选择下了结论:看准了,就干。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今年初,面对日本经济的萧条,许多人对王淑贤说,你的产品主要销往日本,这下你的日子不好过了吧。但关注已久的狩猎者是不会错过每一次稍逝即纵的机会。

“经济不景气,购买力下降,意大利名牌走了,法国时装回老家了,而我的中低档服装,民需民用品的帝贤产品,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到现在,王淑贤对自己面对“危机”时的猎捕意识和手段还是很满意的。

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给我圈出一个“大围场”

成熟与沉稳是相辅相承的,而小企业家要想拥有这种大家风范就必须得先有见识。

1989年王淑贤去日本洽谈合资的事宜。他平生第一次走出了国门,也是第一次强烈感觉到了什么是现代化,这让他震撼,让他瞠目结舌。

“在那里我不会购物,不会坐电车,不会坐地铁,因为那都是现代式的,有的还无人管理。站在大街上,我非常自卑,一个一个矮小的日本人从我面前走过,而我却仿佛必须仰视才能看到他们的脸。我感到自己很渺小,很渺小。”王淑贤那时的实力确实不够强。

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帝贤公司已形成了集纺、织、染、印、绣、制作、辅料加工和自营进出口于一体的,拥有总资产5.3亿元的华北地区最大针纺生产企业。2000年出口创汇3470万美元。据中国纺织总会统计,帝贤公司已连续三年创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居全国同行业第二名。

做短裤的王淑贤是怎么做上国际贸易的?

1986年,他被承德县下板城邀请到当地办工厂。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说是20万元注册资本,其实最多只有5万元。举目无亲,干什么呢?

当时的纺织业对国有企业持保护态度,私营企业要想拿到棉纱,就得比国有企业贵1倍。工厂虽然建起来了,棉纱却分不到,王淑贤只好暂给别人做外贸加工,第一次接触到国际贸易。

在做外贸加工的时候,王淑贤认识到国际服装和纺织市场的巨大,他认为只要低于世界平均价格,产品就能卖到国外,国际市场的前途无限。于是,在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时,王淑贤确定了这样的目标:以最好质量、最低成本、最佳服务、最好信誉参与国际竞争。1986年,王淑贤成功了。当年他的厂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净利润54万元。此后,王淑贤的产品100%出口国外,在日本和韩国占有相当的
市场份额。

和外国人做生意,王淑贤认为信誉是最关键的,而体现这种信誉的,就是承认索赔有理。王淑贤说:“只要人家提出来,说出索赔的理由,我们就100%给予赔偿。这实际上是降低了对方的风险,人家当然愿意和你做生意。”王淑贤接着说:“日韩市场稳定后,我现在正在开拓欧美市场”。用“资”本武装的“猎手”当然需要一个更大的“围场”。

机会多了,成败似乎更是存乎一心

现在人们管王淑贤叫“王半县”,因为半个县城都是他的工厂。再过一、两年,也许80%的县城都要变为他的工厂了。

企业需要讲个战略规划。但王淑贤却认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世界里要编制一个成熟的、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是不太现实的。

他有个想法:“用3-5年时间,做中国纺织业的老大,这是我的帝贤梦。

还要用我理解的高科技来武装帝贤。服装业里也有高科技。如果生产一种布料,制作出一种夏装似的冬装,没人会说它不是高科技。

同时也不排除新的发展方向,新的商机,我会像一个猎人一样,随时盯着各行业,尤其是大型基础产业的变化,一旦有好的猎物,有绝对把握的,就要搞些短平快,速战速决。我请了一帮博士给我出谋划策。但绝对不会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

有人说,5年后,帝贤的销售额可能会翻个4、5番。现在帝贤B是个小股,5年后会是个大股。

也有人说,5年后,中国上市公司将会迎来一个兼并的高潮期,民营上市公司的“软肋”是股权流动性大。现在帝贤不积极调整,可能会被兼并,会失去发言权。

王淑贤表示,不愿给大家勾画一个多么壮观的海市蜃楼。但他心里肯定有数。

与王淑贤对话

有人说,您7天跻身中国十大富豪是个奇迹,您本人是怎么看的呢?

王:许多人都说我有1亿美金的身价。我想可能不止这个数,1亿美金只是我持有的8510万股现在的市值。事实上整个帝贤的公司的近50%的资产都是我自己的。10大富豪我不敢说,因为别人有钱可能不露,而我这个人实在,有啥说啥。前两天,一位香港的客商找到我,要买棉纱。我说你怎么找到我的。他说,是在报上看的,报上说你是中国最富的人。

我们是上市公司,有人给我们宣传。并由此给我们带来了客户。这是目前我们得到的最大好处。

去年在深圳挂牌时,您曾说,帝贤B是“金股”,希望大家都买你的股票,你可以和他签协议,如果亏了,你全赔给他。今天,您还敢这么承诺吗?

王:不只是在去年说过。1999年11月份时,国家组织的那次B股研讨会上我就讲了,我的股票才2块多钱一股,你们谁买了我的股票,要是赔了本,我就赔给他钱。

但从另一方面讲,B股开放了,我不能误导我的股民。我的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我个人一生的荣辱都是和公司的兴衰相联的。我如果让帝贤的牌子砸了,那就是砸我自己。

现在中国有俗话:“民企长不大,家族打天下。”您是如何保证管理科学有效的?

王:我认为管理是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词汇!如果一个企业家是靠“管”来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的话,是不可能带领他的公司取得大的发展。在帝贤公司里,我从来不叫工人打卡,也从来不给工人制定指标、强制他们要怎么样怎么样。

我的作法是:同样的工厂我同时建两个,一个工厂里同样的车间我也建两个,下面依次是两个班、两个组,同样条件的“俩”会使员工自己去竞争。

在我的公司里,我只掌舵。我直接管理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一个是管所有供应和财务的副总经理;还有一个是帮我协调各种社会闲杂事情、兼管证券的副总经理。

别人说我这里是家族企业,其实不是的。我的亲戚,包括8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在我的公司上班,我出钱建其他工厂,让他们自己管理去,他们在帝贤公司里连股份都没有。

有人说,“帝贤”就是“纺织皇帝王淑贤”的意思,对吗?如果是事实的话,您是否感觉锋芒太露了?

王:在1991年我们与日本合资时,一个日本老板对我说:“你的公司的产品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管理方式独特。我看你就是这个行业里的皇帝了。”我当时连忙摆手:这可不行,不行。事过3年,我们公司命名时,我又想起了这回事了,我决定将公司命名为“帝贤”,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视用户为上帝;二是我们公司确实有要作中国纺织业“老大”的决心。

您每天都在忙些什么?通常日程是如何安排的?

王:忙着建工厂。建了一个又一个。因为我除种地之外,也就只会建工厂了。

我每天的作息时间:8点30分起床,到公司;中午12点吃饭,边吃饭边电视,看完电视看报纸,一直到下午上班;下午下班后吃饭,之后看报,到晚上8点多,然后到工厂看材料,10点多看新闻,睡觉。我是个孤家寡人,没人来找我串门,我也不去找别人串门。我喜欢看报,是文字的东西都喜欢看。

您现在还是小学学历,而我们的公司已成长为上市公司,您觉得您的知识或者说是学历上的不足,会影响公司决策的正确性吗?

王:最起码到现在我还没有出现过决策上的失误。现在我对外公开也说我是小学文化。“本科毕业,小学五年”嘛!

我不是不羡慕高文化,我非常欣赏大学生,羡慕有文化的人,原先只办工厂时,对文化要求不是太高。但现在成为上市公司后,涉及到资本运作,各项法律等,这些我不了解也不行啊。我也在学。

作为董事长,您是会否看一些管理学方面的书?

王:那不是我看的,而是我手下的职业经理看的。我主要是看宏观,报表上来了,如果指标完不成,我会问经理为什么?他分析原因之后,自己去解决。我最关心政策动向、市场动向、行业动向和日本的市场动态。有时上点网。但网上的东西不实的太多。

帝贤B火爆后,许多股民关心帝贤是否还要增发A股,对此公司现在有什么想法没有?

王:董事会还要研究这个事,这需要征求广大股东的意见,还要看国家政策。然后才能决定是增发B股还是增发A股。到目前,我们还没有任何想法。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俄罗斯太空舱在美拍卖 乏人问津 (5/7/2001)    
  • 太空旅游渐成时尚 私人预定超过百人 (5/4/2001)    
  • 梁锦松﹕对富豪不用避嫌 (5/3/2001)    
  • 我爱太空! (4/30/2001)    
  • 盖茨仍是首富–沃尔顿财产高估480亿美元 (4/30/2001)    
  • 星期日泰晤士报计算有误:盖茨还是世界首富 (4/28/2001)    
  • 科技泡沫虽破 硅谷精神犹存 (4/27/2001)    
  • 历劫国泰机员今返港 (4/25/2001)    
  • 加拿大新斯高沙省海岸线 16%落入外人手中 (4/24/2001)    
  • 刘德华火大了:我何来女儿! (4/24/2001)    
  • 全球“新首富”背后故事:过接近蓝领的简朴生活 (4/24/2001)    
  • 全球首富豪沃尔顿行动扑朔迷离 热心公益事业 (4/22/2001)    
  • 港产富豪世界排名倒退 (4/22/2001)    
  • 澳洲五名百万富豪竟领救济金 (4/19/2001)    
  • 大富豪夜总会外10煞火并 (4/13/2001)    
  • 美富豪出资两千万 六十岁前往太空站“值勤” (4/11/2001)    
  • 文莱苏丹香港“夺宝”记 (4/9/2001)    
  • 杨澜:大陆最有钱的女人 (4/8/2001)    
  • 丁磊:插上草标卖自己 (4/7/2001)    
  • 吴志剑:公安出身的亿万富豪 (4/7/2001)
  • 相关新闻
    澳洲五名百万富豪竟领救济金
    港产富豪世界排名倒退
    全球首富豪沃尔顿行动扑朔迷离 热心公益事业
    全球“新首富”背后故事:过接近蓝领的简朴生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