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新一轮泡沫 中国国有企业股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5日讯】与去年追捧科技股如出一辙﹐目前投资者对这类股票趋之若鹜,首次公开招股即引起哄动﹐甚至需要动用警力来维持秩序。没有业绩及利润可言﹐但股价却比有盈利实力的企业飙升得更快。号称有内幕消息的报纸在摧波助澜,怂恿投资者买入连空仓派分析师都认为应当规避的股票。然而﹐往往坏消息都变成了好消息﹐因为投资者相信﹐有必要时,这些无盈利企业的国有母公司将会向其伸出援手。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导,此类股票被称为H股﹕自1993年起﹐一些中国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是重工业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目的是为了募集资金﹐同时也试图向其管理层灌输一些资本意识。

然而﹐这些企业盈利能力低下﹐偶尔还会在公司控管上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几乎没有一家兑现了当初上市时的雄心壮志。但最近一段时期﹐这些企业的股价竟然异常活跃﹕由全部54只H股组成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ang Seng China Enterprise Index)今年以来已经飙升了54%。然而﹐该指数并未充分地反映出这波疯狂行情﹐因为该指数有40%的权重来自于两家去年上市的大型石油公司﹐而这两家公司在上述行情中基本上被撇在了一边。事实上﹐今年以来﹐超过半数的H股已上涨了一倍﹐三分之一的H股的涨幅甚至达到近200%。

价值6,200万美元的景顺中国基金(Invesco GTPRC Fund)的经理Martin Lau认为﹕“这绝对是泡沫”。

尽管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在是否应使用“泡沫”之类字眼的问题上意见不一﹐但他们所表达的想法是相近的。即使以目前的股价来看﹐大型H股中有些还是颇具价值的﹐因为它们在6个月前被大大地低估了。但Lau认为﹐对许多小型H股而言﹐“人们只是跟风行动﹑相互追捧”。

他表示﹕“基金并未持有此类股票﹐所以在它们一路飙升的过程中﹐并未受到抛售的压力。”

东方电机(Dong fang Electrical Machinery Co.)是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H股。这家涡轮机及大型电机制造商在2001年内仅发布了一份重要公告﹐内容包括﹕该公司连续第三年出现亏损﹑不派股息﹑并发出了订单不足的警告。然而﹐东方电机的股价却丝毫没有反映出这一切。周一﹐该股报收于2.85港元(合36.5美分)﹐当日上涨10%﹐该股今年以来已经涨了8倍多。

投资者把希望寄托在此类坏消息上。根据中国的公司制度﹐企业若连续3年亏损就将被摘牌﹔投资者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为了避免摘牌的窘境﹐母公司应该会在最后时刻向上市子公司注入廉价资产。于是﹐东方电机等其他一些亏损最大的企业就获得了这样一种非正常溢价–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在去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人们对利润不屑一顾的情景。

当然﹐对于这样的市场“地震”﹐香港其实并不陌生。与中国有关的股票每隔两﹑三年就会经历一次飙升及暴跌﹔而科技泡沫则是最近一次规模庞大的“地震”。但此番H股飙升却令人意外﹐因为通过其他途径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如﹕海外控股公司)的股价涨幅明显较小﹐今年以来此类股票的指数仅攀升了28%。与此同时﹐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则下跌了9.4%。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6月1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标题为《欢宴在继续》(The party goes on)﹐文中撰述了H股上扬行情的大背景﹕中国仍然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亮点之一﹐机构投资者对该国投资风险的担忧已有所缓解﹐外国资金不断涌入中国﹐国内改革卓见成效。

然而﹐许多香港投资者关注的并不是宏观经济。高盛在6月1日的报告中指出﹐由于中国大陆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1.5%﹐于是巨量资金涌入了深圳和上海的股票市场(唯一向大陆投资者开放的证券交易所)﹐从而推高了两市股价﹐股票当前的本益比已超过60倍。目前﹐这些手持大量现金的投资者被禁止进入海外的证券市场﹐其中也包括香港市场﹔但人们普遍认为﹐香港的H股市场很快将向大陆投资者开放。高盛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已有一些资金通过非法渠道介入其中﹐并推高了H股股价。

高盛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祖六(Fred Hu)表示﹕“我目前还不会将其称之为泡沫。但如果人们都想加入这场流动性游戏的话﹐那就会有产生泡沫的危险。”

有些人已经在类似的情况下大赚了一笔。今年3月﹐当深圳及上海的B股(以硬通货计价)市场向大陆投资者开放后﹐市场流动性顿时增强﹐于是深圳B股市场在随后的几天内立即飞涨了150%﹐而上海则飙升了90%。然而﹐这一结果完全在人们的普遍意料之中。分析师相信﹐允许大陆投资者购买香港上市的股票将会是一项更为冒险的举措﹐并将引发资本外逃等一些尴尬的问题。

这场欢宴会被什么破坏呢﹖高盛在报告中指出﹐一旦深圳及上海股市发生暴跌﹐香港的H股就会遭受拖累。高盛认为﹐另一个危险因素则是美国经济﹕如果美国经济的复苏速度能超过预期﹐汉城和台北等一些被冷落的市场就能获得投资者的重新审视﹐而这种重新审视将为其带来积极的影响。(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恒生指数收跌274点 投资者忧虑美国经济前景 (6/14/2001)    
  • 港股早盘续挫 恒生指数下跌二三四点七九 (6/14/2001)    
  • 香港股市收跌148点 中国类股下滑 (6/12/2001)    
  • 恒生指数收跌133点 国企股升幅扭转 (6/11/2001)    
  • 恒生指数收升105点 科技股受美国Nasdaq激励 (6/8/2001)    
  • 恒生指数收升127点 但石油类股因油价走软而下跌 (6/7/2001)    
  • 周二港股蓝筹发威 恒生指数升244点 (6/6/2001)    
  • 恒生指数收高244点 国企指数连涨数日后下滑 (6/5/2001)    
  • 恒生指数收升66点 国企及红筹股领先大市 (6/4/2001)    
  • 香港股市 红筹国企仍受热烈追捧 (6/4/2001)    
  • 恒生指数收市跌245点 小型中国类股份上涨 (5/31/2001)    
  • 恒生指数跌209点 市场忧虑全球科技股前景 (5/30/2001)    
  • 恒生指数跌109点 受地产需求疲弱拖累 (5/29/2001)    
  • 恒生指数微跌 香港及美国上周经济增长数据疲软 (5/28/2001)    
  • 恒生指数收市下跌56点 地产股表现疲软 (5/25/2001)    
  • 香港股市小跌28点 投资人等待格林斯潘今晚演说 (5/24/2001)    
  • 香港股市终场上涨一五六点六八 (5/23/2001)    
  • 恒生指数收低38点 地产股跌 科技股涨 (5/23/2001)    
  • 恒生指数升156点 地产及中国类股扬升 (5/22/2001)    
  • 恒生指数收升近2% 地产股带动大市上涨 (5/21/2001)
  • 相关新闻
    恒生指数收升近2% 地产股带动大市上涨
    恒生指数升156点 地产及中国类股扬升
    恒生指数收低38点 地产股跌 科技股涨
    香港股市终场上涨一五六点六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