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误会了!

黄耀辉(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不管美国的经济是否已步入衰退,美国在1990年代所创造的经济荣景,应已告一段落。虽以美国坚强的科技实力言,其经济不太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但能否随时反转(V型反转),或者缓慢的复苏(U型反转),却是在未定之天。

可确定的是,欧美国家在九0年代创造的经济荣景,无论是美国所称的“新经济”,或欧洲国家所谓的“知识经济”,与过去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对照,确有其独特之处;但这个几乎改写经济发展史的科技,终究还是不能打破经济景气循环的人类“宿命”。

知识经济不是“天天过年”

这是很现实的,科技、知识无论如何伟大,就是没有办法不使经济陷入景气循环。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增长,只可能改变景气循环的内容、周期的长短;但上去的总会下来,而下来的也有上去的一天。

某些技术的突破或知识的创新,只是使人类个别的在物质上的取得,比从前更方便、更快速、更容易。但是,总体社会的表现,不是纯科学的问题,也不是单纯技术可以决定,更不是“知识”所能涵盖,而是管理、艺术、智慧与我们不知道的东西的错综组合。

需求增多,供给也可以大量增加,结果是经济成长率高、所得增加快,让人以为可以天天过年。直到供过于求,发现不对了,然后开始减产,于是悲观气氛笼罩,看不到未来;直到有一天,大家觉得差不多了,景气复苏,又开启另一波循环。

有些经济学者以“豪饮宿醉必然经过爽、吐、醒的三部曲”来形容景气循环,可说极为生动。酒醒之后,人或能痛定思痛、发愤图强;待否极泰来,却还照样醉酒豪饮。人就是人。经济学至今也只能解释景气循环,而无法解决循环;知识经济也不例外。

知识经济不是心灵良药

不只如此,知识经济对于人类心灵的助益也很有限。

知识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的确可以使学习更有效、传播更快速;生产力提高,也使基本需求更容易获得满足。但是,科技也不断创造欲望;而享乐增加,却不能满足人类的心灵,也无法纠正不当的行为。科技的进步,可能使竞争更趋激烈,知识经济“赢者通吃”的现象更不利先天的弱者。结果,人类的道德不能提升,而压力使人更加脆弱。也因此,知识经济或新经济之下,失业仍不可免,欺骗、抢劫、偷窃、自杀这些问题也可能因而增加。在载沈载浮中抓到资讯、知识这根梁木,不免对它“报喜不报忧”,但一方面却又夸大“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使人类更悲观,社会更不安。科技、知识使现代的人比祖先更有学问,有更好的享受,但是现代的人可能个个紧张兮兮、焦虑不安。

舆论与政府大力宣导下的“知识经济”,已经变成一种流行、一种口号,甚至成为政治人物和专家学者的清谈。其实,知识经济不能只强调科技创新,更需要提升“智慧”。光喊知识经济,却不尊重市场,不就是反智的行为和心态吗?

──原载《台湾大纪元周报》
(大纪元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下年度教育经费预计可增115亿 (6/13/2001)    
  • 企业督促修改劳基法陈菊:比修宪还难 (5/20/2001)    
  • 未来市场上最受宠的13类经济专业人员 (5/12/2001)    
  • 周成功:没有知识 那来的知识经济? (5/3/2001)    
  • 民间人士今会商知识经济发展策略 (2/13/2001)    
  • 研究人才不足 知识创新青黄不接 (1/17/2001)    
  • 张昭雄: 陈总统应该多听听企业界与王永庆的声音 (1/9/2001)    
  • 陈总统书面致词“全国经济发展会议”:在不影响国家安全情况下,两岸经贸纳入全球考量 (1/6/2001)    
  • 陈总统: 将以 “积极开放,有效管理” 规划经贸版图 (12/31/2000)    
  • 21世纪国际竞争六大特征 (12/24/2000)    
  • 印度:信息时代的后起之秀 (11/22/2000)    
  • 宏?董事长施振荣批评台湾知识经济发展忽视内涵 (11/5/2000)    
  • 张俊雄喊出“Taiwan Double”口号 (11/5/2000)    
  •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建:科技发展为经济繁荣之本 (10/30/2000)
  • 相关新闻
    陈总统书面致词“全国经济发展会议”:在不影响国家安全情况下,两岸经贸纳入全球考量
    张昭雄: 陈总统应该多听听企业界与王永庆的声音
    研究人才不足  知识创新青黄不接
    周成功:没有知识 那来的知识经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