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对搜狐:中文短信息顶级大战紧锣密鼓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0日讯】信息产业部新近公布的数据表明: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无线寻呼业务已经急剧滑坡,大部分用户转向手机短信服务(手机短信服务),2001年手机短信息的发送量将达到100亿条,按每条至少0.1元计算,手机短信服务的市场空间达到10亿人民币。

中国手机短信服务市场将随着手机用户的飞速增长和手机短信服务服务的深入,未来手机短信服务市场将绝对不止10亿元/年。对于在线广告资源萎缩、拼命追求其他赢利模式的门户网站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具备内容资源优势、流量优势和品牌知名度的门户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公交车、地铁、报纸、网吧、电信营业厅、BANNER,BUTTON,链接、电子邮件等都成为了包括新浪和搜狐在内的门户网站们宣传手机短信服务的渠道。

回首去年,中国移动推出WAP服务时,三大门户中搜狐第一个跟进,当搜狐WAP业务的广告登上地铁、车身与报刊上时,WAP遭遇挫折,于是搜狐让北京所有路牌广告摇身一变成了手机短信服务的宣传阵地。其实新浪在手机短信息服务方面是动手最早的,早在去年奥运会期间,新浪就提供奥运短信服务,让用户在第一时间知道最新的奥运战况。今年年5月22日,新浪宣布推出”短信满汉大餐”。新浪一举新增60余种短信服务,显示了”老大”的地位和实力。就在新浪推出”短信满汉大餐”的同一天,网易推出了其个人信息管理网络新产品–网易iPDA。

比较搜狐、网易等提供手机短信服务的门户铺天盖地的市场宣传来说,新浪在手机短信息服务的市场推广略显不足。

其实,手机短信服务赢利模式是一种.com公司值得骄傲的服务内容收费模式。中国移动打通了门户网站内容收费的通道,体现了门户网站内容优势和传统电信资源优势的结合,为门户网站实现赢利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目前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结合推出手机短信服务服务的代表性服务提供商包括新浪、搜狐、网易、263、上海的灵通(linktone.com)、掌门网、广东的蛙璞网、掌中万维网等。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手机短信服务竞争的核心——内容优势以及流量品牌、发送规模上来说,新浪和搜狐尽管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愈渐显示出垄断中国短信息市场之势。

手机直接定制短信发展潜力巨大

6月30日,笔者首先到搜狐手机短信服务频道想定制短信息。当笔者询问是否可以采用非上网方式直接用手机定制短信息时,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而笔者随后光顾新浪的手机短信服务频道,不用上网在20秒内用手机直接定制短信息功能首先抓住笔者眼球。

笔者就此功能询问了短信息服务从业人士,他们认为,新浪网也许是考虑到将手机短信服务服务目标客户群体定位在整个传统手机用户当中,而非局限于上网人群。新浪的这一服务功能比较符合中国国情。

一组数据映证了这位人士的观点:到2001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达到3500万,而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1.2亿,显然,目前网络用户占传统手机用户比例不大。另外调查还表明,网络用户的增长速度在一定在程度上要低于手机用户增长速度。这与无线网络用户潜在增长速度高于有线网络用户潜在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

正因为手机用户不需要借助网络就可以直接订阅手机短信服务短信,新浪对手机短信服务的每个服务品种都规定了信息代码,保障了新浪手机短信服务服务系统可以保证用户在20秒以内完成手机直接订阅。笔者亲自定制了新浪的手机短信服务顶级新闻服务,果真名副其实!

我们可以预见,淡化网络色彩,强调仅仅依靠手机进行订阅的简单、可靠和高效,也许将成为手机短信服务竞争一个比较重要的切入点。预计在上网普及率不高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有较高的市场增长空间。

新浪网负责手机短信服务的高层人士透露,提供手机离线定制服务的手机短信服务服务提供商还包括上海灵通等网站,但目前北京、上海和江西等地的手机用户可以享受这种直接的定制服务。目前新浪网正在与中国移动磋商,扩大服务辐射范围。

继新浪之后搜狐短信服务是否也将推出这一功能目前还不得而知。

内容决定收费结构新浪和搜狐谁更优?

稍稍对比新浪手机短信服务和搜狐的手机短信服务内容和收费,几个现象一目了然:1、新浪和搜狐内容服务品种相比,新浪手机短信服务内容更丰富、分类也完整些。这与新浪的内容优势是不可分割的。具体体现在新浪的新闻、财经、体育、文教、娱乐、手机铃声、传情信息等。另外,新浪的新闻优势体现得更加充分。

2、新浪手机短信服务服务收费呈现层次多样化,新闻等内容优势项目收费高于搜狐。搜狐收费几乎全部为0.1元/条。笔者统计,新浪的新闻一般是按月收费,统计表明,每条新闻的收费稍微多出0.1元/条这一价格。其余收费与搜狐收费几乎完全一致。

但仔细研究后就可发现,新浪比搜狐的收费结构更加完善且很有层次感。新浪的收费结构体现了内容的优势。而且,服务人群划分清晰可见。

根据知情人透露,新浪网的手机短信服务服务大致将用户群体分成了个人和集团用户两大类(笔者认为这与搜狐是一致的),其中在个人用户群体中,新浪将这部分人群分为普通手机人群、经常上网人群、对增值信息有强烈需求的高端人群,如:炒股者、商务人士以及关注新闻(尤其是体育)的人群。集团用户包括招聘网站、猎头公司、出租车公司、集团公司等等。其中个人用户中的普通手机用户、集团用户、企业管理层、政府机构用户、高收入白领、媒体人员、行业人士、经常上网的年轻用户群体是新浪手机短信主要服务对象。

针对个人是手机用户群体,新浪的20秒完成手机短信定制服务是专门方便这部分人群的。而其他主要服务人群体主要集中在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中等及以上的人群。

睿明咨询的一组调查数据映证了新浪短信服务的划分原则:数据表明:手机短信人群集中在高学历手机用户是主要使用人群(本科以及以上学历占57%)、以中等收入为主,约1000~4000以上元/月(占72%)、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但这部分人群是否愿意会因为每个月要多支付几元钱而转投其他手机短信服务服务提供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和许多人的观点一样,笔者认为如果新浪和搜狐都能提供及时、充分的手机短信服务信息,价格应该不是问题。

来自睿明咨询的市场调查也表明,手机短信息使用短信息最关心的问题是内容在准确性、及时性、方便性,占短信用户的9成。而只有3成的用户关心费用支出。同样星巴克一杯咖啡价格虽然可高达12~20元,但星巴克的连锁店却在中国遍地开花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人们早已经不在乎几元钱的开销。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门户网站提供的手机短信服务服务的核心是内容,而内容的核心是新闻和高附加值内容。新闻的准确和快捷以及高附加值的信息因该成为各大门户网站之间手机短信服务竞争的核心。

不知道新浪负责内容的头头是如何看”看新闻到新浪”这句话的。一般来说,新浪海量的浏览量和新闻优势,提供超出竞争对手的完善、快捷的服务使得新浪的新闻成了机关、媒体、公司企业乃至普通网民的首选网上新闻渠道。那么这是不是新浪网增加手机短信服务新闻短信服务筹码的原因我们还不得而知。

搜狐的价格定位给笔者的感觉是价格定位层次感不很突出,这直接反映出市场搜狐的市场工作似乎只注重宣传而忽视了市场细分。当然,搜狐的定价原则当然有自己的道理。在尊重双方的定价原则的同时,笔者认为,最后的选择权还是应该交给用户自己选择。

亏本经营手机短信服务还要持续多久?

笔者曾经与中国移动和提供手机短信服务的网站相关人员就手机短信服务发送成本问题探讨过,并得出一组手机短信服务成本支出的数据。数据表明,手机短信的成本包括日常运营、系统维护、市场宣传制作印刷、移动梦网收费(移动梦网创业报告显示的数据表明,移动梦网对手机短信服务提供商的收费标准是0.05元/条的通道费和15%的代收费项目,按照0.1元/条计算,单单移动梦网就要拿去0.065元/条的费用)等开支,总成本在0.1元/条。如果按照0.1元/条的手机短信收费标准,手机短信服务提供商肯定在亏本。

  单从营运成本来看,采用0.1元/条的收费价格就出现了亏损。如果考虑到硬件、软件平台、带宽、研发、产品宣传等固定成本开支,这个亏损就更大了。来自门户网站的不精确数据表明,提供手机短信服务服务的门户网站一般需投入100~150万元左右的固定成本。

  另外一点还需要补充,在上述运营成本中,手机短信服务商每天还要还要承担每天多达数万条用户确认信息发送费用。

  有业内人士认为,0.1元/条的收费标准肯定是无法保证提供手机短信服务服务的门户网站们痛痛快快赢利的。搜狐亏本经营是肯定的。

业内人士认为搜狐的亏本经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搜狐在地铁、路牌、印刷媒体上铺天盖地、近乎疯狂的手机短信服务广告宣传。这些宣传费用将每条短信的销售成本中宣传印刷市场项目的8%的成本比例提高不少。

笔者注意到,在搜狐手机短信服务的资费说明项目中,搜狐将原先的新闻按月收费改为“暂时0.1元/条”收费。“暂时”这个字眼使人多少联想到搜狐以后是否将提高收费标准呢?

我们知道,对于用户来说,价钱越低用户越高兴。但细心的用户也许明白,一个服务提供商如果长期亏本经营,其服务质量肯定是大打折扣的。鼓励行业竞争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将更多的利润返还给用户,但恶性竞争导致亏损不亚于自残。笔者认为,刚刚经历过烧钱的.com公司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内容赢利模式,应该珍惜机会,老老实实培育手机短信服务市场,这样才能为更多的手机短信服务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新浪事件大胆猜想: 王志东和新浪是在作秀! (7/10/2001)    
  • 新浪官司谁能赢?–澄清王志东事件中4点法律问题 (7/10/2001)    
  • 评王志东事件目前进展:新浪只有默契 (7/10/2001)    
  • 蜕变中的互联网──透视新浪网王志东事件 (7/10/2001)    
  • 新浪邮箱收费迫于无奈 (7/10/2001)    
  • 新浪电子邮箱不再免费 (7/9/2001)    
  • 时评:新浪惨胜王志东 (7/9/2001)    
  • 王志东表白:真相不容抹杀 (7/9/2001)    
  • 中国电子邮件进入全面收费时代 (7/7/2001)    
  •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王志东沉没(下) (7/7/2001)    
  •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王志东沉没(上) (7/7/2001)    
  • 王志东离职事件渐趋明朗的几个问题 (7/6/2001)    
  • 新浪的命运与王志东的“错” (7/6/2001)    
  • 新闻调查:王志东辞职事件的背后 (7/6/2001)    
  • 王志东否认与新浪达成和解协议 (7/5/2001)    
  • 硅谷舆论不支持王志东:他为什么不听董事会的? (7/5/2001)    
  • 新浪:我们用千万美元捧红了王志东 (7/5/2001)    
  • 大陆三大门户网站驶入冰区 (7/5/2001)    
  • 据悉新浪网与王志东就股权问题达成一致 (7/5/2001)    
  • 宝马发动机称雄“国际发动机年奖” (7/5/2001)
  • 相关新闻
    宝马发动机称雄“国际发动机年奖”
    大陆三大门户网站驶入冰区
    新浪:我们用千万美元捧红了王志东
    硅谷舆论不支持王志东:他为什么不听董事会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