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找到“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有力证据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8日讯】 日本的科学家最近称,他们通过实验和观测找到了宇宙中存在着“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的有力证据,这很可能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据新华网报道﹐早先的理论认为,物理定律在空间反射的情况下是不变的,这被称为“宇称守恒”。宇称守恒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粒子在照镜子时,其镜中的像与粒子具有对称性。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之后,一些科学家提出了“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即宇宙大爆炸之后,生成的正粒子比反粒子略多了一点,尽管正粒子与反粒子相遇后会湮灭,但恰恰因为正粒子比反粒子略多了一点,因而剩余的正粒子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科学家早在1964年就间接发现了“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并于20世纪90年代直接观测到这一现象,但由于实验精度不够,一直没能有力地直接证明“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确实存在。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日前发表的科研成果说,他们利用周长3千米的大型圆形加速器“KEKB”,使电子和负电子进行碰撞,产生了大量的由2个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B介子和反B介子,并且对它们衰变为其他粒子的过程进行了观测。根据2年来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科学家们证实,B介子和反B介子的衰变周期并不相等,而这种差别的概率为99.999%。衰变周期不相等,说明B介子数量最终要比反B介子数量要多一些,这充分说明存在着所谓“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

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在1973年曾提出了关于这一现象起源的“小林-益川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也就此进行了观测和研究,不久前发表了与日本方面大致相同的研究结果。(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台大物理系观测到电荷宇称的不对称性 (7/24/2001)
  • 相关新闻
    台大物理系观测到电荷宇称的不对称性
    日本用传统纸与塑胶做出高强度的可降解材料
    瑞典研发高效便宜可充电锌电池 弥补锂电池缺点
    哈勃揭示NGC 2005球状星团为宇宙化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