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深度分析:网易保卫战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9日讯】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懮”,中国网络企业建设一窝蜂,上市一窝蜂,如今又纷纷遇到了意外。王志东出走新浪,留下无数谜团;中华网被股东集体起诉,灰头土脸。7月23日,业界忽传网易会被Nasdaq摘牌,将成为中国板块第一支退市的股票。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年夏天网络业的动荡可谓到了极致。

球员与裁判的纷争

2001年7月20日是个普通的星期五。渴望双休日的IT工作者,带着一脸的兴奋走入办公楼——这是IT的规矩,工作起来拼命做,放松起来拼命玩。每周五通常是最幸福的。这时,网易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Nasdaq的信息。

纳斯达克清楚地通知网易,由于公司未能以表格20-F的形式向Nasdaq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及时呈报年度报表,因此违反了Nasdaq市场规则第4310(c)(14)条的规定,Nasdaq计划在2001年7月27日开市之前对网易予以停牌的通知。

本来纳斯达克还能多给网易一些时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事实上网易收到信函时,距离停牌的最后期限仅有7天不到的时间。门户网站的第二名,大陆网站的旗舰企业网易,紧急动员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命运而战。

网易立刻回函,申请听证会程序。其实也没有什么,即写明上市公司网易向Nasdaq及有关监管委员会请求启动听证会程序,望予以批准,还要附上听证会的费用即可。

网易的创始人,现在的CEO、COO丁磊来到了北京。除了召开高级管理层会议,商议对策,发出告员工书,安抚人心外,生就一副娃娃脸的丁磊在媒体和镁光灯前笑意盈盈,他声称网易摘牌的可能性不大,收到警告的原因只是网易没有及时呈交2000年年报,相信召开听证会后,网易有把握控制局面。

丁磊还指出网易年报工作量大,准备时间不够,推迟推出情有可原。的确,每年Nasdaq都有几家公司因为财务报告延迟而被警告,即便是在中国板块中,据说曾收到过类似警告的也不止网易这一家。

丁磊把本次事件比喻为球场上的球员与裁判沟通发生了问题,但不会被红牌罚下场。可是事实真像他比喻的如此轻松吗?比喻与现实总有些差距,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些差距要了人的命。

华尔街的忌讳

作为网易的大股东,丁磊的姿态可谓乐观。然而就海外的传媒的观点看,网易事件的前景并不明朗。美国哥伦比亚CMBC经济频道的主持人拿网易上市股票从由原来的NTES改称NTESE之事为例,他认为改名意味着纳斯达克认识到了网易股票的风险,是股票摘牌的前奏。

财务透明度、保护中小投资者是美国二板市场成功的关键,Nasdaq不仅孕育了高科技资本市场十年的繁荣,培养出微软、英特尔这样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而且该市场体系完备、政策完整,各种法律法规配合密切,是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

成熟市场奉行的“股东就是上帝”的游戏规则,任何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都是违规行为,包括推迟财季报表。公司上了市,不再是个人的囊中之物,而要站到公众面前,接受规范。推迟财季报表尚且会惹来麻烦,网易2000年一年财务报表此次不出台,肯定惹火投资人,也冒犯了Nasdaq的权威和禁忌——难怪市场大开杀戒。

CMBC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还澄清了部分的误会,即纳斯达克是个全球性的科技资本市场,有很多非美国本土的科技公司在市场上挂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单是中国的网易,任何一家其它的公司犯了同样的错误,也会有相应的处罚,通常不会有任何国别上的歧视。公司对市场公平性如有任何怀疑,可自行申诉,但这种事情绝少。

中国业界目前有很多人持有悲观情绪,认为网易的风波将会影响整个行业及其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但是CMBC指出网易风波只是个别的现象,未必影响其它中国概念的上市公司。此事对中国科技行业当然多多少少有些影响,但不会影响投资者对中国概念的信心。

再说,即使是在科技板块中,中国概念各股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华网、新浪、搜狐逆风波而动,股价上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新近入选世界500强,亚信则是中国首支科技股,均有实力走出不同的行情,也没有必要全盘抹杀。毕竟投资者还是看企业一贯的表现。

CFO的职责

网易主要的问题是虚报、谎报收入,引发公众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危机。这个问题的主要负责人应该是上市企业的CFO。CFO究竟是什么,究竟负责什么,多数中国科技企业并不清楚。

曾经负责中国门户网站CFO,全权负责网站上市事宜的一位美籍专业人士指出,中国概念下的CFO往往变形走味,没有全部起到职位应有的提醒作用。专家介绍,成熟的科技企业中,CFO与CEO概念截然不同。

CFO是负责企业的财政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对内对外有两个职能:对内是核实企业的财政信息,核实收入和利润,核对现金、负债和资产,内部职能是向CEO负责;对外则是与资本市场沟通,呈报财季、财年报表,向股东负责。

这样CFO就成为联系企业内外,市场与公司,公众与商界的缓冲与桥梁。CFO既要照顾企业的商业机密,也要维护投资人的利益,更多地要向中小投资人负责。一个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向一群看不见的股东负责,听起来挺新鲜,但这很重要。

“CFO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坚持自己的财政意见,不是跟着CEO的口味人云亦云。”“CEO有权决定公司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如果他拿着没有效力的合同,要CFO把这样的收入计入账户,CFO会婉言拒绝,如果CEO再来,就强硬拒绝。”

“如果CEO硬逼着CFO这样做,一个对市场规则、职业规范负责的CFO,只要他一天还在CFO的岗位上,答案就是不同意。如果CEO坚持这样做,那CFO只能辞职,所有责任CEO一个人承担。”

这位美国专家汉语流利,通晓两国的国情。他个人认为网易摘牌诚然是对股东的极大伤害,股价必将低迷不振,但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一部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对海外资本市场几近无知。

“网易可能没有想到晚交了几天报告,就会被市场逼着退市。”“丁磊可能不理解CEO与CFO的差别,可网易不能不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啊。在Nasdaq玩火,真是愚蠢透顶。”

“本土习惯”

同样是资本市场,中国金融业界却有不同的声音。有识之士指出,如果网易不是Nasdaq上市公司,而是在中国融资,今天的悲剧未必会发生。

一家有名的企业一夜之间被勒令退市,这在中国是股民不敢想象的大事。据调查,在中国1029家上市公司中,有60家未能在指定期限内发布财季报告。在发布的公司中,有60%的公司提供的是“准财季报告”——仅仅通报财务状况的变动,不是全景式的表格式的报告,另有15%的公司报告不核实披露信息对投资人的影响。

或许人们已经习惯了ST和PT公司,或许人们已经习惯了一个不规范的市场,或许人们已经默认了那些旧规矩、老黄历和所谓的“本土习惯”,然而国内行业的某些看来“顺理成章”的做法,在国际上就会四处碰壁,头破血流。

行业建设的超前与规则的接轨产生矛盾,一大批中国的.com企业为了上市淘金,采用注册地转移、业务剥离、转手上市等种种“擦边球”行为,果真在短期效益上得手,自觉得意。然而企业勉强进入市场,后遗症不断,后劲不足,不规范的企业运作遇到规范的市场管制,终于败下阵来。有笑话说“.com企业上市不如不上市”,可谓一针见血。

而且在各种各样资本市场土政策中,科技企业已经培养起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他们隐藏在企业的各个角落,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经济关系,阻挠改革,使得各种措施遭遇阻力。

某国家领导人视察上海时,曾大声急呼“不许做假账!”“做假账是犯罪!”证监会引入梁定邦、史美仑两位顾问,重申市场信息披露规范,重拳出击,打击黑箱交易。PT水仙成为中国股市第一支退市的股票。中国股市正在走向规范化,与世界接轨。

网络企业已经率先接受世界经济的考验,即将进入WTO的中国资本市场何时功德圆满,这是网易事件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网易暂离摘牌险境 假账问题决定网易生死 (7/28/2001)    
  • 27日召开听证会 网易发言人称停牌威胁已解除 (7/27/2001)    
  • 时评:网易是要扼住命运喉咙还是将被命运扼死? (7/26/2001)    
  • 网易停牌事件及涉嫌财务作假内幕披露(2) (7/25/2001)    
  • 网易停牌事件及涉嫌财务作假内幕披露(1) (7/25/2001)    
  • 网易交易代码更改可能意味着什么 (7/24/2001)    
  • 丁磊内部公开信 称网易摘牌可能性不大 (7/24/2001)    
  • 时评:网易要过“三道关” (7/12/2001)    
  • 财季报告推迟发布 网易逼近生死大限 (7/10/2001)    
  • 丁磊:网易震荡我的责任不可推卸 (7/8/2001)    
  • 网易前CEO黎景辉辞职内幕 (7/4/2001)    
  • 丁磊称:网易将在商业模式上做出重大转变 (7/3/2001)    
  • 网易称下周将寻找新CEO与COO人选 (7/2/2001)    
  • 老三大门户忙突围 新三大门户会合接入市场 (7/1/2001)    
  • 评析:网易“大妈”事件始末 (6/24/2001)    
  • 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网易宣布与香港宽频并购案谈崩 (6/20/2001)    
  • 收购暂告段落 网易寻求内部突破 (6/20/2001)    
  • 有线宽频叫停 网易收购价可能再贬值 (6/19/2001)    
  • 有线宽频收购网易告吹 (6/18/2001)    
  • 网易并购再起风云﹖ (6/17/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