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网易震荡我的责任不可推卸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8日讯】 没有张朝阳说话时的文学色彩与哲理味道,也不似王志东那样逻辑严密、丝丝入扣,网易掌门人丁磊随口就来,伴着丰富的表情。  

在三大掌门人中,丁磊最年轻,做事却最看中“自我主张”。他最早选择走并购之路,也因此陷入种种传闻和困境,他说:“我为什么不这么做?你给我理由。”有人说,这是丁磊式的现实。

那个曾怀有七分理想、三分生意创办网易的丁磊,现在已将理想减到了三分。“做了公司,我必须倍加现实。”  

原来是三分生意,七分理想。现在是三分理想,七分生意

休闲装,一脸不加掩饰的青春笑意,这就是丁磊的标准像。有人说,这样的笑容极富杀伤力,也起到了隐藏内心的效果。但丁磊说:“我可没什么心计。”与之相交甚密的朋友也证明:“他真的没有。”  

很多人认为丁磊是个商业味道很浓的人,但与他相知的人却说丁磊实在没什么城府,说话做事都是直来直去,属性情中人。当记者谈到这个话题时,丁磊正在吃盒饭,他不假思索地摆摆手:“我可没有什么城府,有什么用嘛!”因此,当丁磊说“我以前做生意,是七分理想,三分生意”时,我们不用怀疑他的真诚。“当时我年轻,只觉得做互联网这个事好玩。为的是一份因热爱而生的快乐。”对互联网的痴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丁磊的许多生命进程。  

但是很多选择是不可逆转的。丁磊经历了网易的成长、发展、上市,个人在其中承担的角色转变,改变了他的许多想法。对于纯粹理想主义的东西,丁磊没有办法再固守。“我现在做网站是三分理想,七分生意了。”语气中有些许无奈与怀恋。当网易的成功使他变成了一位商人的角色时,丁磊并没有显得兴奋,反而有些悲哀。  

心中装着七分生意的丁磊成熟了许多。“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变了。”虽然还是那个穿着T恤衫、爱泡酒吧的丁磊,但做起事来已经不能“高兴就行”。他要想琢磨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投资人是什么心态,对员工的前景和信心有何心理影响。“我得把握住方向。”这对于年仅30岁的丁磊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成功成名后,做了CEO与董事长后的丁磊,毫不掩饰地怀念做网虫时的快乐时光——无拘无束,凭着自己的喜好做事。  

从捣鼓收音机开始,从小就想成就大事

丁磊在山清水秀的浙江长到18岁,有个快乐的童年。从小时候起,他就想成就大事,这与家庭的熏染不无关系。“我10岁的时候,我爸爸就已经是一个1500人的企业的厂长了。模模糊糊地,我和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丁磊父亲所在的工厂是一家生产出口食品的企业,每天与外国公司打交道。父亲整天研究产品质量,市场竞争,以及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达到美国FDA标准等等,丁磊那时候就觉得琢磨这些事很好玩,很快乐。  

儿时的快乐,还缘于丁磊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无线电。当收音机里闪闪烁烁的一堆晶体管展现出一个奇妙的世界时,一个淘气的小男孩突然变得安静起来。一台收音机每天拆了装,装了拆。“初一时,我就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算是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收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我当时认为自己能做的最骄傲的职业就是电子工程师或电气工程师。”最终,丁磊考取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在浪漫的大学时光里,丁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流连于自己的兴趣世界里。“我不是个好学生。上课时总拣‘偏远地区’坐。只有我感兴趣的东西,才认真听。课下也不像别人那样忙着抄笔记。不太理会老师用的是什么套路,功课差不多都是靠自己琢磨,总要自己分析理解透了才算数。”这种思维与学习方式,为丁磊后来“自学成材”地从事互联网行业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1994年,丁磊最初接触互联网之时,不要说老师指导,就连一本相关的书籍都没有。丁磊就在零零星星的国外杂志上挖掘未来所需的宝藏。他知道如何分析那些庞杂的资料,提炼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阳光下的机会不止他一个人最早看到。创业的成功,还与他看问题的角度关系密切。“我看很多问题都比较乐观。不像很多人一走上社会,便觉得社会很复杂,看什么东西都会觉得悲观,或者觉得不公平、害怕、不敢尝试。为什么不试试呢?人生有那么多精彩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经历。”

即使网易没有丁磊,也照样转得不错

在网易上市归来庆功的时候,在北京大学著名的三角地演讲的时候,在丁磊认为的许多重要场合,他都会说到一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他很欣赏阿甘的那句名言:“人生就像酒心巧克力,没准儿你会尝到哪种滋味。”他也喜欢阿甘做事的执著,电影中永不停歇奔跑的阿甘,后来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他跑,这让丁磊获得很多启示:按照自己的朴素愿望行事,不要计较别人对你的评价,任何东西都不能成为前进的阻碍。  
“只要是认准的事,我会义无反顾地向前冲。我要是想干成什么事,会直奔目标。我甚至会采取先扣员工工资的办法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他们一个门槛儿来跨越。互联网行业没这个不行。”丁磊所说的这个办法是从微软学来的。例如,先发给产品经理60%的工资,等项目做成后,再发剩下的40%。刚开始实行这个政策的时候,招来不少员工的怨气,说这笑眯眯的老板是个“黑心肠”。  

网虫出身的丁磊会习惯性地关注网上的论坛。网上很多有关他的帖子和公开报道都让他觉得委屈。“网上有一条帖子说丁磊这人太黑,把自己的股票送给员工,每股还收4美元。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呢?是我把自己4%的股票送给了员工,送的时候股价是4美元。”  
“把我气得够呛!”但在这种第一反应之后,丁磊却极少去辩解。“听到什么风声后,外界就开始想象,网易和我没少在这种想象中‘背黑锅’。但事后一想,唉!没必要嘛,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如果一个人老沉浸在委屈的情绪中,会觉得人生很无奈。很多事情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  

丁磊的这种性格也使网易渐渐形成了比较低调的做事风格。相比较王志东之于新浪,张朝阳之于搜狐,丁磊觉得自己之于网易的意义完全不一样。虽然持股量最多,但丁磊认为即使网易没有自己,也照样转得不错,只要别影响速度就行。“张朝阳是管理型的人,至今他仍在做品牌、做广告。王志东则是在倒闭的危机中爬起来的人,他会非常珍惜自己奋斗后拥有的一切。我的心态不一样,把好多事都看得比较淡。”  

江浙人的明显特点:聪明、节俭、务实

说话带着江浙口音的丁磊,承认自己思想与做事都有明显的江浙人特点。他把这种特点归结为“聪明、勤快、务实”。这种江浙人的个性特点注定丁磊不是那种爱深刻的人,说话时极少大篇幅地阐述其中的道理。  

丁磊说他平常在嘉里中心的办公室里溜溜达达时,干得最多的事就是关灯。他说江浙人做生意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勤俭持家”,任何的浪费在他那里都觉得不可思议。“要是哪个部门的员工走时没关灯,这个部门的主管第二天就要留下来,最后一个关了灯再走,直到这个习惯养成了。”丁磊的这种节俭风格,在网易公司的许多小事上都可觅踪迹:每一张复印纸,都要做到两面用,能省则省。  

“网易的员工报销时最怕我,我查得特别严。”丁磊这么做,并不怕人家说他小气,他说不能让员工养成大手大脚的毛病,这样做事是负责任的态度。至于别人心理怎么想,“我研究得不多。我认为那是管理型的人最注重的东西,我是创造型的人,我对技术更感兴趣。”  

事实上,丁磊江浙人的经营风格为网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网易一直没怎么烧过钱。至今,网易的员工人数只有360人,在三大门户中最少,也是惟一一个没有过裁员经历的网站。

个人消费上同样如此。去年,丁磊的名字上了《福布斯》财富50强的名单,他却说:“我一个月花两三千块钱,和你们没什么两样。”他惟一特别舍得花钱的地方,就是在技术研发上,他觉得在研发上花的钱永远不白花,是一种技术积累,早晚用得上。  

丁磊不太在乎名声与职位,这也与他江浙人的特点有关。“我们江浙人有个传统,就是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厂长、经理什么的。原来是觉得怕家人让人绑架了。后来这个传统一直流传下来,是觉得名声和职位都没多大用处。现在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了,但潜意识里的想法还在。”  

就连吃东西,丁磊也仍旧沿袭了在家乡时养成的习惯,对饭菜的要求比较精致,爱吃日本菜和海鲜什么的。他手舞足蹈地描绘他爱吃的几样东西:“我们浙江人吃土豆,吃那种长得不大的土豆;吃花生,也要吃刚下来的。”但记者与丁磊一块吃饭时,却发现他其实并不太讲究,一份快餐,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边吃边说:“我可饿坏啦。”

丁磊身上还有些江浙人的特点可能连他自己也未发觉。比如对市场对技术的敏感与灵活。丁磊已经很久不写程序了,但他仍能一眼判断一个东西有没有市场,它的毛病在什么地方。丁磊最早开始和许多公司谈并购,也说明他有江浙人的务实性格,很多气节不气节的问题在他看来没什么用,也证明不了什么。他如数家珍般地说:“联想的杨元庆、金山的求伯君都是我们浙江人。”  

对网易近期的震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年轻人总有些躲不过去的通病,往往会成为做事的障碍。丁磊觉得自己的障碍就是太年轻,缺乏经验。在刚刚过去的6月里,丁磊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他遭遇了许多东西:并购谈判,管理层流动。在突变的事态面前,他说:“对于这一切,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近,有关网易、有关丁磊的传闻不断。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并购声中,先是网易与各个买家之间错综复杂的谈判,再是落实到网易与香港无线宽频之间的并购已成大局。接着,网易风云突变,爆出“合同误报”事件。随着公司的两位管理层的辞职,网易与买家香港无线宽频之间的并购事宜搁浅。局势中的丁磊又从幕后走到台前。尴尬局面中的丁磊说:“如果把网易比做一架飞机,它本来飞得好好的。但现在我突然发现,如果我再不亲自开这架飞机,它就要掉下来了。我突然间有再冲上去的想法,这就是现状。”丁磊现在一个人担任了董事长、CEO、CIO等职责。  

“我在并购这个事情上吸取的教训很多。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并购。我也没有经验。”丁磊认为,现在已经吸取的经验至少有三条:一是知道了外方、并购方的要求是什么。二是深刻地了解到了某些管理层的心态:他们有自己的私利,表现出对并购不积极的一面,影响了并购的进程。三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很看重对底层员工的心理影响。

“我以后得知道如何真正领导好一个team?管理团队?,协调与华尔街的关系,实现有效沟通。我对今年出现的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想来,至少可以避免一些兴师动众的事情发生。”  

自言不太关注他人内心的丁磊,现在却说,管理层必须和他有理念上的认同。看来,他是在选择空降部队的问题上伤了心。“我需要的是核心团队,现在看来我走了弯路,管理者成功不成功,不在于他是不是有十年、八年大牌公司的经验。”丁磊说:“十足的教训才让我明白这一切。” 

后记:

丁磊成为我们视线中的人物,并非仅仅出于他作为网易掌门人的个人名气。而是因为最近丁磊旗下的网易处于焦点新闻之中,他个人也成为焦点的一部分。刚刚过去的6月份是丁磊命运的转折点。他在传闻旋涡中游走——  

6月8日,传出网易被香港无线以8500万美元收购。6月20日宣布谈判中止。  

6月12日, 网易CEO与COO同时辞职。丁磊临危受命,重新扮演了网易CEO的角色。对于纷繁的并购传闻,丁磊这样叙述有关过程:  

6月份之前,网易与许多大网站有过接触。比如来科思、AOL、联想等,其中与香港无线宽频谈得最深。网易和我本人从此就遭到了围攻,说“丁磊成天就知道急于套现,把网易卖了”。其实,出售网易是董事会的意思,我虽然是董事长,但我也只是一票,我们还有独立董事,作决议是蛮透明的。  

传闻中说网易卖1亿美元还是8500万美元,都是空穴来风。之所以能出来这么精确的价格,是大家根据网易的股价和手里的现金量推算的。并购不成的原因是其他条件没有满足,而不是传说中的误报合同事件。有关误报合同这件事,我想作个解释。今年4月底,有一个网易员工给董事会写了信,反映这件事。我作为董事长有义务对此事进行主动调查。我们马上请了审计师作内部调查。现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可以肯定,没有披露的300万美元那么多。  

现在,网易暂时中止了并购谈判。我不能闲着。两大新业务单元已经成型,收费无线服务和在线娱乐服务将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到今年年底,其收入将达网易营收总额的五分之二。  

我现在是CEO的过渡人物。我还在寻找合适的人选。  

以后网易还要走并购之路。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我找不到理由。

(北京晨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网易经历变声期:广告+游戏+无线服务 (7/6/2001)    
  • 丁磊:网易CEO等人选基本圈定公司近期不卖 (7/5/2001)    
  • 丁磊:网易至少在一年之内不会再谈收购 (7/4/2001)    
  • 丁磊称:网易将在商业模式上做出重大转变 (7/3/2001)    
  • 丁磊表示网易将在商业模式上将做出重大转变 (7/3/2001)    
  • 网易称下周将寻找新CEO与COO人选 (7/2/2001)    
  • 中国大陆网络经济的“多事之周” (6/16/2001)    
  • 另类解读:金庸语境下的当前中国互联网 (6/16/2001)    
  • 评论:网络大少丁磊的赚钱神话 (6/15/2001)    
  • 丁磊接受采访时终于承认网易是在死扛 (6/14/2001)    
  • 评论﹕网络公司频换将治标难治本 (6/14/2001)    
  • 网易可能被有线宽频独家控股 面临纳斯达克摘牌 (6/13/2001)    
  • 最新消息﹕又有两公司加入收购网易的行列 (6/13/2001)    
  • 大陆网路公司频换将 治标难治本 (6/12/2001)    
  • 网易高层剧烈变动 CEO和COO辞职 (6/11/2001)    
  • 比王志东去职来得更惊人 丁磊决定要贱卖网易 (6/9/2001)    
  • 继续有传闻丁磊同意香港宽频8500万美元收购网易 (6/8/2001)    
  • 丁磊: 我觉得辞职一定不是王志东本人提出来的 (6/7/2001)    
  • 网易领导人丁磊否认网易并购及CEO辞职传闻 (6/7/2001)    
  • 大陆四大网络英雄形象测评结果出台 张朝阳名列第一 (5/14/2001)
  • 相关新闻
    大陆四大网络英雄形象测评结果出台 张朝阳名列第一
    网易领导人丁磊否认网易并购及CEO辞职传闻
    丁磊: 我觉得辞职一定不是王志东本人提出来的
    继续有传闻丁磊同意香港宽频8500万美元收购网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