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收费大战愈演愈烈 免费时代是否终结?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4日讯】 进入2001年,中国互联网的电子邮件市场关于收费的动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2月8日,21CN推出面向个人的21M商务邮箱。

3月,263开始推出面向个人的20M专递邮件服务。

7月10日,263在线在京宣布,全面推出个性化系列收费信箱,同时,收费信箱系统全线扩容至50MB。

8月3日,新浪网在其网站上宣布,从9月15日起,将不得不停止其为用户提供的50兆免费电子邮箱的服务。100兆收费电子邮箱的收费为60元/月。另外将把以前的50兆免费邮箱缩至5兆。

8月6日,免费邮箱服务商“伊妹儿”(即原百家邮箱)也通知用户:从9月6日凌晨零时开始,“伊妹儿”将不再提供免费邮箱服务,全面收费。

8月8日,老牌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东方网景正式发布企业邮件系统。据悉,沉寂了多时的东方网景在各家打响个人邮件收费战役后,突然杀进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级市场,矛头直指新浪。

是否收费已经不是关键

新浪网在推出容量从10兆到50兆的收费邮箱的同时,决定把现有的免费邮箱容量由50兆缩减到5兆,网民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欺骗呢?在新浪看来,此举对网民影响并不很大,因为据新浪的数据,98%的用户通常只需5兆邮箱即可。而且,“在中国推行收费服务的环境已经成熟,并且是一种大势所趋”。

新浪网总裁汪延说,邮箱收费服务是网络服务商应市场环境的需求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企业来讲,只有固定盈利,才可能在产品上进行持续的投入,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新浪网产品市场部经理说,现在新浪的邮件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200万,经常性用户也超过了1000万。因为有的用户会同时注册几个信箱,所以如果以900万用户计,假设一个用户只占用5兆的信箱,那么就是45T;而每个T平均算起来一年半到两年要硬投入180万,高端一些的能到300万,需要上亿元的投入。如果免费,所有的门户网站到最后都会负担不起。

种种迹象表明,电子邮箱收费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对于受到盈利压力的网站来说,只有自己求得生存,获取收益,才能保障广大网民的基本利益。在没有资本支持下,网站们必须开始考虑改变“免费”吸引用户的模式,通过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从用户身上挣“今天的钱”,而电子邮箱作为用户使用最多的一项互联网服务自然成为网站收费的首要考虑。于是,国内部分网站开始进行收费邮箱的尝试,包括263、163、21CN在内的多家网站都先后推出了收费邮箱计划。

就看如何收费

然而,要在中国收费邮箱市场站住脚却并不那么容易,电子邮箱从免费到收费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收钱过程,它涉及到了多种观念和服务的转变。首先,对网站而言,是一个从信息制作到出售商品的转变;其次,对用户而言,是一个从免费产品的接受者到商品拥有者的转变;第三,对于邮箱本身而言,它从一个ICP的附属产品转变为一个独立的商品;同时,对于网站提供的服务而言,也经历了一种从非盈利到真正的商业操作的转变。而要完成这种转变,真正完善从免费到收费的过程,就需要互联网公司从整个公司内部观念上(包括客户服务意识、产品设计思路等)有重大的转变。收费邮箱要真正赢得网民的青睐,必须紧紧抓住用户的需求,提供多种多样细致的增值服务。

到底什么样的邮箱需要收费?东方网景首席执行官龚海峰向记者强调,不同的用户群对收费邮件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龚海峰认为:“加强邮箱的服务功能,让收费邮箱不仅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带来基于邮箱的管理信息操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的增值。”也就是说,东方网景认为,邮箱收费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创造价值的服务,而不是仅仅对现有服务的改善。因此东方网景第一个把自己定位于提供专业化、网络级的企业邮件管理方案及产品的服务商。

据了解,新浪在8月中旬推出的收费邮箱中,也将包含像企业信箱、移动信箱及VIP信箱等服务。263在线总裁田健说:“收费是大势所趋,关键是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是否会吸引他们。”

免费时代是否终结?

据说从某种程度讲,中国的收费邮箱不但服务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而且在功能上中国网站推出的收费邮箱服务比国外的要全面得多。

许多网站都表示收费并不代表坚持了许久的“免费邮箱”路线的终结。因为这只不过是根据市场及网络业发展的趋势,适时地将市场细分,根据不同人士的邮件功能需求,如备份、安全性、特色功能等,推出的新产品。同时保证并不断提高个人免费邮箱及商务企业邮箱的服务质量,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免费邮箱还将存在。

据了解,中国收费电子邮箱市场大概有700万左右的用户。都是在中国互联网初始几年慢慢积累下来的,一般是用户购买了某地某个ISP的服务,随之接受一个赠送的收费电子邮箱,而此后的邮箱使用费也是捆绑在上网费上,即使是263,最早的收费电子邮件服务也是以此种方式提供。应该说,免费邮箱为网站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是功不可没的。

在这场邮箱收费运动中,同是国内著名门户网站的搜狐网却一直没有动静。搜狐副总裁冯玨女士告诉记者,搜狐提供的免费电子邮箱目前不会改为收费模式,高层近期并无此计划。冯玨女士就此作了进一步分析,认为国内目前电子邮箱“免改费”的条件并不成熟。首先软硬件存在“漏洞”,系统的稳定性与收费标准有距离;其次是政策上的“漏洞”,相关的针对性的“游戏规则”即法规尚有空白,或是不健全,邮件发不出,或是收不到,都有可能出现,对此纠纷如何解决都还是个问题。要不了多久,就会有网民为此与收费方打官司。

正如263总裁田健所说:“免费信箱市场和收费信箱市场的竞争形态是不一样的,这个市场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这对企业来说,不是单纯的经营思路上的转变,也不是单纯价格或容量的竞争,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可能牵扯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产品的设计能力、开发能力、系统的运行维护的能力等,这是跟企业理念、客户意识关联的。真正能使.COM从浮躁到务实,再到理性,前者可能是资本的作用,后者可能就要通过收费信箱这样具体的产品去体现。”

也就是说,当网站们开始收费,同时能够将此作为一种产品和服务认真对待的时候,才是中国互联网振兴的开始。

(数字青年)(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为赢利费尽心机 收费邮件市场爆发圈地大战 (8/13/2001)    
  • 评论: 朗讯(Lucent)为何走入困境? (8/13/2001)    
  • 谁家的心最”黑”?国内电子邮箱收费表一览 (8/11/2001)    
  • 国家队抵沈 “绿岛”使出十八般武艺迎接国脚 (8/11/2001)    
  • 新浪对邮箱缩水事件是否应负法律责任? (8/10/2001)    
  • 开放落地签证港澳居民赴台约可增加十万人次 (8/6/2001)    
  • 网评:新浪邮箱收费这步棋下错了 (8/6/2001)    
  • 加州驾驶电动车 一人可开共乘车道 (8/5/2001)    
  • 新浪宣布9月正式推出收费邮箱 (8/3/2001)    
  • 互联网的免费午餐应该结束了 (8/2/2001)    
  • NetZero限制免费网络接入服务并裁员 (8/2/2001)    
  • 港驻京办女高官涉滥权搭头等机 (8/1/2001)    
  • 加州住家断电 约翰老爹请吃披萨 (8/1/2001)    
  • 新浪网中华网将向用户征费 (7/31/2001)    
  • 中国内地电子邮件:是免费班车还是收费Taxi? (7/29/2001)    
  • 大陆新浪网收费邮箱下月推出 原免费邮箱将减至5兆 (7/25/2001)    
  • 传大陆网站涉嫌盗播中西电影 (7/23/2001)    
  • “免费的”信箱变小又变少 (7/20/2001)    
  • 免费电子信箱 吹起“移民热” (7/20/2001)    
  • Napster获准重新经营网路音乐共享业务 (7/18/2001)
  • 相关新闻
    Napster获准重新经营网路音乐共享业务
    免费电子信箱  吹起“移民热”
    大陆新浪网收费邮箱下月推出 原免费邮箱将减至5兆
    中国内地电子邮件:是免费班车还是收费Taxi?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