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再提村里事:首位硕士村官挥泪下海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7日讯】图右帮老人点火者为杨本伦

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杨本伦辞去了人事部考试录用司主任科员的职务回到故乡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担任起村党支部书记。杨本伦一时成为媒体的焦点人物,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硕士村官。

在东北庄村,杨本伦脚踏实地地干了整整六年。1998年4月,杨本伦悄悄离开故乡挥泪南下。当时他没有说出离开的原因。之后,杨本伦几经周折终于在广州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但是在不久之后的1999年4月,杨本伦又离开了广州来到河北黄骅市的一家商场中做起了经理助理。当时的年薪仅仅只有9600元。

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一位名校硕士,从一名外人无限羡慕的京官到一个贫穷山村的党支部书记,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地到相对落后太多的中原河北。杨本伦的人生轨迹一如他的种种选择留给了人们太多的疑问和不解。

近日,杨本伦在河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要是再退回十年 我还可能这样选择

1982年,杨本伦走出小山村上大学,到毕业后上研究生,到又如愿以偿地被国家人事部录用,这位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成了家人和乡亲们自豪的对象。他几次到基层体验生活,还两次到农村挂职锻炼,都给了他深深的启迪:中国富强的希望在农村,贫困也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根本问题。目睹发达地区农村的变化,他发现每个富裕起来的村庄,都有一位坚强的带头人。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撞击着杨本伦的心灵。敢闯、敢试的精神坚定着他的信念。别人下海经商的多,而决心改变一个落后村庄的人,只有杨本伦。部领导在肯定他的同时,劝他慎重些,同事们也认为他有两次挂职的经历,留在部里进步也快一些。而有思想、有主见,认准的事就做到底的杨本伦正式向领导递交了回村任职的报告。为了他的决心,他把妻子的户口也从北京转到了沂源县。

杨本伦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东北庄,当上了支部书记。他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家庭、同学、同事、亲朋好友,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反对他的。没有人能理解他这种选择。采访他时,说起这个影响他一生前途命运的惊人抉择,杨本伦依然无怨无悔:“要是再退回十年,我还可能这样选择。因为听别人讲的道理,跟自己的亲身体会总是不同的。”

你铲自己的祖坟行 谁要动他的就砸死谁

东北庄有2500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岭地,1992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无集体收入,外欠外债几万元。班子软,人心散,人们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却矛盾迭起。面对这种无奈的现实,杨本伦放下了理想,选择了“干”字,开始了他艰难而又悲壮的创业。

他带领群众,利用农闲时间上山开荒,种植果树、山药和药材,山坡上他挥舞着头,汗水满面。他勇敢地调整领导班子,换下了原来一些吊儿郎当的不正经干的干部,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为了引进良种牛,他嚼着干粮,吃着咸菜,看着牛群,与牛过夜……乡亲们说,现在很难见到这样的干部了。

建农贸市场要征用村里的坟地,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一出,立即在东北庄引起轩然大波。虽然他先挖平了自家的祖坟,可还是有人扬言:你铲自己的祖坟行,谁要动他的就砸死谁!在那次冲突中,杨本伦被打破了头,鲜血直流。随后,他建的十多个厂子一个个垮了下来。

我们不说村上 那段经历好不好

就像杨本伦对他当初的抉择一样,想说服他不是很容易。性格倔强的他,不喜欢的就不愿主动参与,乡领导对他反映较大的就是6年不过参加了几次会。他的弱点是对上级说的不对的地方,他总要顶上几句,这正犯了当村官“不听话”的大忌。1998年春天,县里一纸调令任命他为县委党校副校长,他提出了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要求被拒绝了,他再一次递交了辞职报告。

杨本伦把自己6年的美好青春献给了他的家乡,虽然在他的身后留下了许多遗憾和没有解开的疙瘩,但他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村民们的商品意识逐步浓厚,做买卖的人逐步增多。他调整了种植结构,由原来单一的种五谷杂粮发展了林果业。化零为整,调整了土地,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

今天当杨本伦回顾那段历史时感慨万千:“在农村要想混太容易了,还能捞到不少的实惠,要想干点事太难了。要想改变那个社会是很难的,首先要学会适应。”此时,回头看看自己艰辛的6年村官生活,他说自己最主要的是没与县、乡及有关部门搞好关系,由于工作急于求成,产生了不少的磨擦,造成了不利的外部环境。”提起那6年的生活,他显得特别伤感,他端起酒杯:“我们不说村上那段经历好不好?”没有一丝的商量余地,不是为他的选择,而是为了他曾奋斗的无奈。

女老板亲自驾车 到火车站接杨本伦

1998年4月30日,杨本伦踏上寻梦的南下火车。今天,当我问他为什么先到深圳时,杨本伦打了一个比方:“如果说延安是战争年代的革命圣地,那么深圳就是市场经济的摇篮,深圳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

一位女老板开着自己的豪华轿车,到深圳火车站来接他这位硕士村官。早先杨本伦从杂志上读到女老板艰苦创业的事迹,深为她的成功经历感染的杨本伦,给女老板写了一封信,女老板回信欢迎他加入企业。杨本伦背负着80年代年轻学子的理想来到深圳寻梦,而非人们所议论的那样,为了离开沂蒙山区,躲避现实的风言风语。

在深圳这个撕毁个人一切虚幻、踏踏实实再造人生的城市,作为总经理助理,杨本伦适应着从硕士村官到企业打工仔的角色转换和人生蜕变的阵痛。遗憾的是,女老板离开了深圳去了美国定居,企业交给她妹妹管理,而在她妹妹身上,缺少让杨本伦钦佩的经营理念和精神魅力。

那天,喜爱游泳的杨本伦,跳进深圳沙头角的海滨浴场,在清澈碧蓝的海水里,梳理着自己的理想抱负:我要实实在在为社会干点事,而非简单重复由打工仔到老板的人生过程。杨本伦在深圳只干了两个多月就离开了。

老板们只是一味地赚钱而不是做事业

自从9年前辞京官干村官以来,杨本伦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1998年8月,一位仰慕杨本伦人生选择的青年学子,慕名赶到沂蒙山区,想同他探讨年轻学子的人生追求时,却发现被誉为“一种方向”的硕士村官,背负着许多是是非非,四个月前泪别故乡不知去向。情感上备受打击的青年学生,写了一封长长书信投到新闻媒体。

一石激起千层浪,悄然出走的硕士村官再度成了全国媒体的新闻人物。此时杨本伦在广州市郊的一家摩托车配件厂做了部门主管。老板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当确认报纸上的杨本伦就是他的总务部长时,与他促膝长谈,并诚邀他将太太和孩子接到广州来安心工作。

拿着5000元薪水,渴望干一番事业的杨本伦再一次感到了困惑:如果为了挣钱,当年研究生毕业时就该到深圳那家已定好的单位;如果当初想当官,就不会离开国家人事部来当村官了。市场经济海洋的浪花再次撞击着杨本伦的理想。

当我问起他如何评价在南方那段一年多的经历时,杨本伦露出一脸的深思与真诚:“员工像是赚钱机器,老板们只是一味地赚钱而不是做事业。如果没有信誉楼这两年的生活,我的道路可能就是谁给我钱多,我就给谁干。”在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前,杨本伦又一次选择了离开。

我相信会根据表现给我相应的待遇

在杨本伦泪别故乡再次成为焦点人物时,总经理张洪瑞在报纸上读到了杨本伦的事迹,深为他的拼劲闯劲、胆识和求实精神所感动。1998年12月,总经理给杨本伦写了一封信,他们谈理想、谈机遇,说黄骅信誉楼,信中还诚挚地邀请他来看一看。

1999年黄历新年,回老家过年的杨本伦,在正月初七就踏着积雪赶到了河北黄骅。第二天临走时,杨本伦拉着总经理张洪瑞的手说:“我回广州安排一下,很快就会回来的。”他谢绝了广州老板的挽留,3月底来到河北黄骅这个小城。这个南下时已习惯了签约的硕士村官,临走时没谈任何条件,上班时没谈薪水待遇。杨本伦很少谈及自己的薪水,当人们追问他时:“我相信这里会根据我的表现给我相应的待遇的。”杨本伦第一年工资是800元。

我问了杨本伦在东北庄时人们重复过多次的问题:“你能在这儿干一辈子吗?”“‘干一辈子’这个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当村支书时我从没说过要干一辈子。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誉楼商厦给我提供了展示人生和实现自己思想价值的平台,现在我有什么理由离开这儿呢?”杨本伦对自己的抉择露出了自信和满足。

(中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欧盟宣布对华电动车临时关税 下一步是什么
美制裁三百多援俄实体和个人 含多家中企
中企在苏门答腊采矿 印尼民众赴中领馆抗议
【新闻大家谈】清洗火箭军不够 中共再下狠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