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国企高管为何因高薪不踏实?

周晓辉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0月25日讯】近日,国内一篇对在国有金融机构总部工作、名叫王建华的部门经理的采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关注的一个方面是,采访所透露的国有企业的高收入、高福利让人不免瞠目结舌。

身为经理的王建华去年的税后年薪约有70万元,收入来源包括两部分:一是工资条上的年薪收入,包括工资、月奖和年终奖。这部分占年薪收入的50%以上。二是各种福利补贴,包括每年5万元左右的养老保险,每年7万多元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每月的车费补贴和汽油补贴2000元,每年报销社保以外的各种保健医药费单据5000元,以及图书卡、旅游费约2万元。

当然,王建华获得的福利并非仅此而已。除此而外,公司还分给她一套10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而女儿就业更是依靠深厚的人脉资源。就这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这些对普通百姓堪称“老大难”的问题,对王建华来说,依赖国有垄断行业的高福利,纷纷迎刃而解。而王建华不过是个部门经理,在其上的总经理、董事长的收入和福利自然绝不会低于此的。

不过,王建华在享用这些让普通中国老百姓羡慕不已的福利时,却发出了如此的喟叹:“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

前一句说的的确是实情。同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相比,国企职工的年薪、福利真是高的吓人。以2009年北京地区为例,人均年收入为44,715元,但证券业、为企业融资服务的其他金融活动、银行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保险业、烟草制品业和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等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而国企老总们的高薪更是离谱,如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老总在百万以上,平安保险公司的老总年薪更是达到了6000万。看一看,这些高薪收入者哪一个不是在国有垄断企业中?

这还只是北京地区一地的比较,如果将这些国有企业的高薪者同其他地区的年均收入相比,差距只会增大不会缩小。

当然,如果真是能力所致,高收入自然无可厚非。因为在国外,上述不少企业也是高收入行业,但与中国这些企业不同的是,人家高收入的背后是高压力,甚至还有失业破产的风险。这几年欧洲银行倒闭的例子就并不少见。可在中国,这些高收入企业大多依靠国有垄断获得,而且即便亏损,个人也不承担任何的风险。

如四大国有银行,早在2004年9月,中国官方就公布其坏账为1880亿美元,占总贷款金额的15.7%,而国际上很有名的信用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则估算中国银行的坏帐比例在44-45%之间,而且所有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全在风险投机型过高的等级上。这样的银行在国外早就破产了,但在中国,这样的国有企业是不能倒闭的,所以老百姓的钱就被中共政府拿着填补亏空和剥离不良资产,而老百姓呢,在不知不觉中日渐生活压力的沉重。

不仅仅是国有银行,其它国有企业的高收入和风险是不成正比的。像平安保险公司2008年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就亏损231亿多;2010年,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摩根士丹利股权亏损9亿美元。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一边是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政府拿老百姓的钱去填补亏空;一边却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们照拿着高薪。或许,这正是王建华拿着没有太多风险的年薪感到不踏实的原因?也许,她早已看到了弊病所在,看到了隐藏在高薪背后的困境,看到了正在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危机。哪一个贫富差距大、让百姓生活无望的社会可以长治久安呢?而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不正是现行的体制吗?

窃以为,当依附于现行体制的国企高管都开始为高薪而感到不踏实时,正说明“国富民穷”之路已经无法再继续。而要想“国退民进”,就只能从体制上进行根本的改变了。

相关新闻
周晓辉:“神木模式”究竟给谁抹了黑?
周晓辉:孩子的态度取决于父母
周晓辉:此“中秋”非彼“中秋”
周晓辉: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与金钱无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