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讲座会解读114双补选结果

人气 13

【大纪元2010年11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姜晓文马来西亚吉隆坡报导)两年前,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国阵在3月8日(308)第12届大选的强烈反风下,失去不少传统堡垒区。接着在过去13场补选的首9场中,被反对党联盟——民联势如破竹夺下8席。随着国阵政府推行各项亲民政策和改革计划,已有重新攫取民心的迹象。今年11月4日,国阵突破了308全国大选的颓势,分别在沙巴巴都沙比国会议席和吉兰丹加腊士州议席的两场补选中大获全胜。

这两场补选具重要指标意义,可被视为是自政治海啸以来的“期中选举”,是人民对国阵和民联施政表现的“期中考”。此间舆论认为,此次补选结果说明,以往国阵流失的华、印裔票已经开始回流,首相纳吉实施的“一个马来西亚”政策已初见成效。对此,政治学者王建民博士却持不同意见。

王建民:华人票并不是回流!

他表示:“国阵在加腊士州议席补选中,只是提高了3%的华人支持率,即从48%提升至51%,并没有像早前黄燕燕所说华人支持国阵的选票增长15%。”

“出现些许的华人票回流其实是马华在推动‘一个大马’的奏效,如果我站在反对党的角度来看,这个‘一个大马’组织是有一点效果。我到过选区内有83%华裔人口的布赖新村,在每晚都举办免费吃喝兼抽奖送礼的晚宴,但是国阵在当地的华人票只是增加了23张,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他说:“04年的大选,国阵在布赖新村的支持率是61%,比1999年减少了15%。根据马华补选的成绩,华人票并不是回流!”


政治学者王建民博士。(摄影:林艾微 / 大纪元)

王建民博士是于周五晚(12日),由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主办的“解读补选结果的讯息”讲座会发表上述观点。其余两名主讲人为《南洋商报》副新闻编辑许国伟及马国选举观察网络协调员黄文强。

许国伟:民联应该吸取教训

对于王建民的观点,许国伟持相同看法。他说:“国阵在这两次补选中,华人票并没有回来,只是守住而已。他成功的地方就是用‘一个大马’包装,躲在当时的候选人依沙后面,因为马华非常清楚,如果在加腊士拿出马华的党旗,根本拿不到原本流失的票,所以他们用这样的策略,最少让民众没有排斥、抗拒的想法。”但是他认为‘一个大马’并不是很有效,不然在前几场的补选中,国阵为什么会输到这样?

他表示:“在后五场补选中,国阵赢了4场,而这4场补选区都是国阵最舒服的战场——城乡混合或有原住民的地方。因为在这些地方,国阵的人力、物力都比民联强。其实国阵的策略并没有比以前强很多,但是民联不信这一套,还是在城乡混合区用城市的那套策略,这就是民联失败的原因。民联应该吸取教训,协调好所有在野力量,仔细想想在东马怎样跟国阵打!”


南洋商报副新闻编辑许国伟。(摄影:林艾微 / 大纪元)

黄文强:拥有太多幽灵选民

长期观察及监督东马政治选举的黄文强也被邀请到这次的讲座。他从长期所看到的事实解析补选带来的讯息。

对于曾道玲甫就任巴都沙比国会议员,黄文强不客气的说到:“巴都沙比国会议席拥有太多幽灵选民,这场补选的成绩随时可受到挑战。例如沙巴进步党主席杨德利在1999年竞逐里卡士(Likas)州议席时,被揭露选区中充满大量的非大马公民“幽灵选民”,最后法庭宣判成绩无效,并且禁止杨德利参选一届州选举。

黄文强还特别比较了1960年与2006年的沙巴种族比例,发现最明显的变化是,2006年的沙巴人口,有25%是非大马公民,所以他说沙巴在这46年来变成了另一个国家。他表示,沙巴的种族结构变化对巴都沙比起着莫大的影响,这使得有很多的非法选民出现。

此外,他也指出巴都沙比补选的选举弊病。由于选举委员会希望两场补选能同步进行,因此在这两场补选中使用了未经宪报的选民册。这样就可能会导致执政党可趁机在选举前大量登记新选民。而且巴都沙比有高达166名超过100岁的选民,占整体选民的0.6%,选委会仓促地决定同步进行两场补选,导致未来得及更新选民册‘使到还有很多死了的选民还活着。’


马国选举观察网络协调员黄文强。(摄影:林艾微 / 大纪元)

选举能反映民意才有意义

黄文强指出:“大马政党选候选人的方式都是从最高的领导人,钦点到最低的人,选择哪位候选人都是落在党最高领导人的手上,而不是最了解当地干部及地方情况的地方党部。候选人不是真正在当地作出什么贡献,而是认识‘老大’就可以做候选人。而在美国选候选人,候选人是经当地党员票选而出,结果一出,中选者连党主席都不能更换。”

最后他表示:“如果选举不能反映民意,那这个选举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新闻
马来西亚议员补选  安华大胜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补选今投票
马来西亚三场补选7日同时开战
马来西亚三场补选落幕 民联2:国阵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