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半导体制程新突破 登上自然期刊

人气: 7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0年11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宋碧龙台北报导)台湾参与国际团队研究改善半导体制程有重大突破,清大研究团队今(17)日表示,利用磊晶层转移技术,将三五族化合物的光电性质整合到硅基机板上,成功将光与电两种不同的元件整合,让现有32奈米半导体制程进入22奈米制程效果,而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登上了国际知名的“自然”期刊上。

随着台积电宣布40奈米制程已正式量产,目前正积极朝向32奈米量产开发,但半导体已面临制程微缩极限。清大助理教授阙郁伦今天在国科会召开记者会,发表磊晶层转移新技术,实现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绝缘层披覆技术(XOI),克服问题进入到22奈米的制程。

这项研究由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电子工程与电脑科学系副教授Ali Javey团队、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电子与电脑工程系教授Sanjay Krishna团队,以及阙郁伦团队共同合作进行。

阙郁伦说,此研究利用磊晶转层技术,成功将三五族化合物(光电性质),转移到硅基机版上(电子性质),将两种不同性质(光电与电子元件)混合,促使新一代新颖内连线技术得以浮现,可将硅技术推向全新方位。

他表示,这项技术由于制程简单,台积电可用老旧制程300奈米的机台,就可做出22奈米的制程的效果,不需要昂贵精密的机台,加上转移成本低,对现今高成本的半导体发展可以说是很大的突破。

阙郁伦还表示,这项技术优点为低温制程、不需任何接合处理,具有高速度的电子迁移速率,为现今半导体速度快100倍左右外,还因为和光电元件整合,具有发光的效果,同时也让体积缩小…等。

这项技术是一项重大的突破,相关论文已登在11月11日自然期刊(Nature)上。他说,未来这研究将从电子传输转变为光传输,利用光的速度比电子快的特性,未来运算速度会更快,储存容量也更多,将有机会实现光子电脑时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