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国家成危机新源头 2010年全面爆发

标签:

【大纪元2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涂佐岸编译报导)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分析中指出,当世界经济爆发危机时,各国政府协助抢救,但现在他们自己成为需要抢救的对象了。去年是银行的危机,2010年则将是国家的危机。经济的危机在2009年下半年似乎已经减弱,但今年将全面爆发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主要的因素是各富裕国家政府负债比率过高,而且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明确政策,而且可能过早紧缩刺激政策,导致经济进入第二波衰退。

欧洲的领导人正在努力的避免,一场自欧元区成立11年以来最大的金融灾难。过去两周的目光一直集中在希腊。如果希腊发生债务违约的话,那将是欧盟国家的第一个。过去两周欧盟领导人正紧急开会,讨论以德国为首的救援计划。在欧盟国家债务可能发生危机的国家还不只一个,危机将陆续爆发。

债券市场正担心着西班牙、爱尔兰和葡萄牙的偿债能力,并迫使这些国家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即使可能导致经济继续衰退。欧洲的麻烦,给投资者足够的理由担心,但却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国政策的改变也让投资者感到恐惧。

上个月,中国政府担心通货膨胀加速和资产泡沫化,开始紧缩贷款。印度央行已经要求银行提高准备金,巴西政府刺激景气方案即将退场。

世界各国大央行正逐步自各类的紧急资金流通救援计划中退场,利用印钞票来购买长期债券的“货币宽松”政策即将结束。

这一切措施都重击资产价格。证券市场的急剧下跌,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摩根士丹利世界股价指数(MSCI World Index )已经自1月14日的近期高点下跌了近10%。

许多市场人士原本乐观的“V型”复苏,变成悲观的双底衰退,市场担心,害怕决策者将被迫或错误选择,太快取消宽松动货币和财政工具。

有三个因素,决定市场的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

★首先是复苏的力道,景气复苏是出于经济自身的成长或是来自政府刺激方案。

★第二是政府债务的问题,这是简单的希腊个案,或投资人对所有负债沉重的国家都失去信心。

★第三世界各国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是否能设计及协调在景气刺激计划顺利撤退。

全球经济成长的前景日益分岐。大型新兴经济体正处在最佳状态,国内需求具成长强劲,剩余产能很少。如印度和巴西等国家早已大幅度把衰退抛在背后。在政府强制银行大规模放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很容易受政府突然的紧缩政策的影响。

然而在富裕国家的情况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民间需求强烈成长的迹象还是很少。美国最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幅度增长是误导。去年第四季,GDP成长5.7%,主要是因为企业重新补充其库存。
随着经济仍在减少工作(尽管较低的利率),股价下跌,房屋市场摇摆不定,家庭债务增加,消费支出可能持续低迷。大量的生产力闲置,企业不太可能会继续投资下去。

在欧洲和日本的情况更为严峻。虽然出口开始复苏,但日本已经陷入通货紧缩。在欧元区,经济的复苏早在希腊危机发生前,就已摇摇欲坠。即使德国,即使一般民众没有过度的债务等待偿还,但其国内需求依旧停滞。

这种富裕国家和新兴世界的差距,应反映在他们宏观的经济政策上。新兴经济体可以,也应该,在通货膨胀发飙前,紧缩刺激政策和提高利率。但在庞大、衰弱、富裕的经济体,要紧缩仍然为时过早。

美国在1937年和日本在1997年过早加税和紧缩货币政策,以至将脆弱的经济推回到衰退。重复这种危机的风险比无所作为要高。

出口远低于预期和信用贷款停滞不前,发生持续性通货膨胀的风险非常小。在大多数国家,债券投资人的恐惧也不应该导致政府突然采取预算紧缩。

有鉴于希腊的艰难,正确的教训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危险,并不在于今天这些所有的赤字,而是政府需要为控制赤字和促进中期的经济成长做更多的努力,给今天失控的财政多一点缓冲的空间。

多数庞大、富有的经济体已经吸收一半的信息。二月七日,七国(G7)的财长们认为这时撤出刺激景气太早了。但是,没有一个富裕国家,拟定出可靠的中程财政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如提高退休年龄或鉴定申请福利的民众是否符合申请资格,可以提高国家财政前景又不至于牺牲今天需求。

法国正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其酝酿改革养老金制度。美国新的预算则是个很令人震惊的失败。

更明确的进度表,用来推动中期的经济成长,也是同样重要的。为了尽量减少风险,以避免陷入像日本式高公共债务和缓慢成长的泥沼,富裕国家的经济必须刺激生产、鼓励投资和促进竞争。这点,是自由贸易应重新专注的新焦点,减少支出而不是增加税收,并重新制定新的财务条例。

目前市场的不安,有些来自“政策风险”。没有人、公司或银行,能确定政府政策的走向。这种不确定因素降低越多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复苏就越强劲。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电:2010年世界10大预测 中国经济崩盘
南亚经济开始摆脱全球金融危机
从华尔街到迪拜--纵览全球金融形势
宏都拉斯经济因政治危机更加恶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