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手工灯笼传3代 吴春金坚持古早味

人气: 26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朝福高雄6日电)“现代的灯笼卡水,但古早味的手工灯笼卡有味”,传承夫家3代手工打造灯笼,60多岁的吴春金相信,有古早味的灯笼,不会“退流行”凋零而式微。

发出柔柔灯色的灯笼,不管大红色、橙黄色或是彩绘各式各样吉祥物的乳白色,也不管是桶形、圆形或是冬瓜形,都让人暖意油然而生,也会感受到喜庆气氛的欢愉。

吴春金的夫家在高雄以手工打造灯笼5、60年,制作出的古早味灯笼颇受欢迎,而吴春金在夫家耳濡目染下,也尝试练习制作灯笼,在历经20多年的磨练、熏陶下,已独当一面。

传统手工打造的灯笼制作过程繁复,虽然目前随着时代演进,机器大量制作灯笼快速又方便,但吴春金仍坚持灯笼外皮的部分彩绘和题字,完全是一笔一画、一字一句以手工完成。她相信以慢工才能出完美的细活。

不同于现代以塑胶材质制作的灯笼,吴春金说,古早味手工打造的传统灯笼,骨干以细竹杆用料为主,并且在剥竹、截取适当长度后,还要以炭火慢慢烧烤成具有稍微弯曲弧度的形状。这道制程看似简单,但手法不仅繁复,还要有一些老经验和深厚的功力。

灯皮的材质也是考验师傅打造灯笼功力的关键。灯皮从以前的棉织布、绸布到目前的塑胶材质,吴春金说,在塑胶材质的灯皮上彩绘、题字,错了用去渍油擦掉即可,如果是棉织布或绸布,油彩和墨汁会马上被吸收,写错了整个灯笼制作就功亏一篑。

在桶形、圆形或是冬瓜形的灯笼灯皮上题字也是考验师傅打造灯笼的功力之一。在灯具弯曲处题写和上色,要一笔一画慢慢来,尤其字体要特别扁平、粗黑,上色用料要鲜明、浓厚,才能凸显整个灯笼的立体感。

这道步骤也让吴春金体悟了人生哲理:“做人也要这样,一步一步照步来。”

现代的灯笼主要以灯泡为发光体,吴春金认为,古早味的灯笼大都以烛火发光,虽然有怕翻倒易引燃灯笼的缺失,但烛光闪烁和透出的柔柔灯色,让人想起阿嬷时代提灯照路的古早味,这是现代灯笼所没有的味道。


吴春金传承夫家3代手工打造的古早味灯笼,以彩绘龙为吉祥物最受欢迎,多次吸引来台的欧美观光客惊艳采购,日本观光客也会下单量身订作收藏。(中央社)


走进“灯笼”的世界,吴春金细数灯笼的形状、材质和许许多多灯笼的故事,也发现以彩绘龙为吉祥物最受欢迎,多次吸引来台的欧美观光客惊艳采购,日本观光客也会下单量身订作收藏。她相信,象征喜气、热闹和散发古早味的传统手工灯笼,不会消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