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间谍染指美国科技机密

人气 8
标签:

共间谍渗透美国科技或国防产业以窃取机密由来已久,华裔人士被查获涉嫌间谍活动的案件也时有所闻。然而,这类案件最终经法庭审理的并不多,其原因除了美国官员的态度之外,美国公司疏于自我保护也是原因之一。

类似好莱坞的间谍电影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七月十八日发表谢勒(Ron Scherer)的文章〈为何过这么久才抓到中共间谍?〉(Why did it take so long to
catch spy for China?)。

文章说,一名波音公司工程师窃取机密文件,将其藏于报纸中,并于晚上带回家。二十七年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获得线索,对该工程师丢弃的垃圾进行搜查。最后,联邦调查局搜查该工程师的住所,发现二十五万页的文件,有些藏在地板下的狭小空隙中。

这看似好莱坞的电影情节,却是已归化美国的华裔工程师钟东蕃(Dongfan Greg
Chung)的真实生活。他被指控担任中共间谍,窃取关于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太空计划,以及三角洲四型火箭(Delta IV rocket)的机密资料。

间谍活动频繁 取证难

美国官员表示,钟东蕃的行为不但伤害波音公司,也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然而,这起案件却令人质疑,为何联邦官员经过这么久的时间,才查获钟东蕃秘密窃取资讯,并逮捕他本人?中国谍报专家声称,这起案件并非独一无二。

代表联邦调查局和国防部承包商在美国各地演说的金斯顿(Brett Kingstone)表示:“在美国,有超过三千五百个间谍以学生身份或持工作签证作为掩护,其目的是为了取得美国制造业或国防业的工作,或是替中共窃取机密。”

但是,这类的案件最后实际走上审判一途的并不多,因为高层官员通常不希望出庭作证。而且,要证明间谍行为也很困难。

中共间谍不成气候?

然而,在钟东蕃的案件中,美国政府显然没有困难。联邦调查局从一九七九年起就发现中国民航局官员给钟东蕃的书信,信中指示他搜集有关民航机与军用飞机的资讯。

华盛顿智库全球安全网站(globalsecurity.org)主任派克(John
Pike)说:“一般对于中式间谍活动的看法是,他们还不成气候,无法取得重大机密,即使他们有能力取得这些机密,他们也不能怎么样。”他认为中美之间的差距在这方面无法衔接。

派克表示:“不是开玩笑,中国人还停留在一九八二年。”中共军方在取得这些资讯后没有重大进展就是证明。

间谍案又一桩

美国圣荷西《水星报》十月十八日报导,二零零三年七月,华裔工程师李岚(Lan Lee)和葛越非(Yuefei Ge)因涉嫌窃取硅谷(Silicon
Valley)雇主的科技机密并交给中共支持的竞争对手,遭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与调查。六年后,这两名工程师面临圣荷西(San Jose)联邦法庭的经济间谍罪指控。

美国经济间谍法案(Economic Espionage
Act)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非法移转科技给外国政府,迄今已实行十三年。但是现年四十四岁的李岚和三十六岁的葛越非却只是极少数遭联邦法庭依据该法案提起控告的嫌犯,因为尽管部分被告直接承认有罪并被判刑,但在本案之前,只有一件间谍指控案走上审判之途──一名前波音公司工程师(钟东蕃)因涉嫌传送有关太空计划的机密给中共被判有罪。

检方与被告方同时面对挑战

硅谷的公司长久以来一直担心其价值连城的机密被泄露给中共或其他国家,上述审判只让人们初步认识保护产品资讯的错综复杂。对于检察官和被告及其辩护律师而言,这种审判同时充满了陷阱,他们都不知道陪审团将如何评估商业机密被非法窃取给中共,犹如进入大部分未知的领域。

前联邦检察官弗瑞文(Scott Frewing)表示:“对于检察官而言,要证明被告有图利外国政府的明确意图,是很大的挑战。而对于被告方而言,不利之处在于中共政权掌控中国经济的每一部分,所以其关连性更明显。”

检察官声称,李、葛两人共谋偷窃NetLogic公司机密,以成立自己的公司,该公司接受一个名为“八六三”的中国投资项目的资助,美国政府认为它与中共有所关连。

经济间谍法案鲜少援引

专家表示,尽管对李、葛两人的审判只能初窥硅谷机密外泄的损失,但它同时提醒人们,经济间谍法案很少被引用,大多数公司疏于自我保护。据专家估计,美国公司每年因商业机密被盗而蒙受的损失超过四百亿美元。

间谍活动顾问公司Lexicon Communications总经理芬克(Steven
Fink)说:“所以,十三年中只有审判两、三件案子。因为这类的审判旷日废时,牵涉的层面较复杂,取证难,所以能成案的也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