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强:一枪爆头后的欢呼

夏小强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5月7日讯】据媒体报导,2010年5月3日中午11时20分左右,24岁的外地男子张可可因为约见女网友未果,在宣武区菜园街附近持刀劫持一名5岁女童,并让孩子的父母报警帮其“找女友”。警方在与歹徒当街对峙50分钟、多次劝说无效之后,狙击手最终一枪将该男子击毙,解救出了女童。看到歹徒被击毙,众多市民同声欢呼,掌声四起,纷纷向狙击手和几位民警竖起大拇指。欢呼声中,执行了任务的特警狙击手从房上起身,向大家敬礼。

近些年来,在中国各地屡屡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结局大多都以劫持者被击毙告终。上面的这个案件还有一个细节是,劫持者张可可告诉警方,只要找到女网友来,他就放掉孩子。而女网友这时就在现场,警方出于某种考虑,没有给张可可这个机会,让女网友和他见面,而是选择了他们认为的风险最小的方式:一枪爆头。

另外的一种选择的可能是:从新闻报导中可以看出,劫持者张可可并不是一个穷凶极恶之徒,也不是谋财害命,他只是一个被狂热的网恋冲昏了头脑的年轻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见到心仪的女网友”,如果见到女网友,他就会放人。这个要求并不太高,达到这个要求并不太难,权宜之计完全可以先让女网友现身救人,再实施抓捕,并且女网友既然来到现场,说明她有劝说张可可的愿望和可能。女网友出面劝说,张可可有可能情绪平静恢复理智,孩子平安获救,一场人质危机化解,围观民众发出欢呼和掌声。

结局以劫持者死亡的方式结束,小女孩得救平安固然值得欣慰,但是,在劫持者被一枪爆头后的血腥中,众多围观民众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仍然值得深思,也使人沉重。

特别是近期,也许是看过了太多的无辜孩子生命受到歹徒的杀戮和伤害,人们对伤害孩子的凶手都深恶痛绝,心中仇恨必想杀之而后快。中国人经历了、看过了太多的死亡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悲剧,人心逐渐被仇恨和冷漠占据侵蚀,人们对一个生命的消逝已经司空见惯,更别说是像张可可这样的“歹徒”了。

但是,仇恨并没有使杀戮减少,对个体生命尊重的轻视和缺失往往是社会中无形的潜在的巨大危险,它随时会爆发在任何一个暂时失去理智的普通人身上,就像被一枪爆头的张可可,一个小时前他还是一个陷入狂热网恋单相思的普通青年,而一个小时后因为冲动失去理智成为劫持女孩的歹徒而暴死街头。

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开枪射杀数人后自杀,但几天以后,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被害人柯莱瑞女士的家属却给卢刚家人写了一封信,因为想到“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并表示“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裔学生赵承熙的持枪射杀32人后自杀。令人意外的是,在悼念活动中,凶手赵承熙和遇难者一起也被列为悼念的对象。美国人没有选择仇恨,而是选择了宽恕。在他们看来,害人的凶手也是人,也是受害者,也值得同情。

从这些社会事件中,需要值得人们反思的是,人们应该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杀人者劫持人质者的扭曲性格和变态心理是怎样造成的,造成这种情况的社会需要担负什么样的责任?@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夏小强:南平校园血案郑一刀的杀人之路
夏小强:比连环杀手更恐怖的是什么?
夏小强:丑女人爆打小屁孩
夏小强:忠犬八公的故事——忠诚和爱的感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