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好好玩:环境与身高

赖建诚

人气 198
标签:

吴念真导演在某个电视广告上,说过一句引人注意的话,大意是:他最得意的事,就是儿子长得和他完全不一样。像我们在一九五○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在物质匮乏的一九六○年代末期之前就完成发育。

我身高170公分,在军队“9人1班”的队伍里排第4位,约是同龄男性身高的30%。我比1930年出生的父亲高10公分,吴念真的儿子,依他那种深以为傲的口气,应该至少比他高15公分。

二十多年来,我的主要工作对象是18到22岁的清华学生。我常看到比我明显高的男孩,但我没有具体数字可用来说明,台湾男性从一九三○年代起,随着经济的急速成长,平均每10年增加几公分。

电视上常可看到华裔美籍(ABC)青年,比台湾青年明显地高,神情也较开朗活泼。为什么同种族的人,橘化为枳之后会有这么显着的差异?台湾和美国的国民所得差异,能解释这件事吗?

台大经济系魏凯立(Kelly Olds)教授专研台湾经济史,2000年他发表一篇论文:〈身高与台湾人经济福利的变化,1854-1910〉。他运用1921-31年间,日本在台湾所做的成人平均身高调查,比较日本治台之前和之后的差别。

这项研究显示,日治初年的男女身高都明显增加:1908-10年间出生的男性,比1887-89年间出生的男性,平均增高2.62公分,女性平均增高2.48公分。根据这项一九二○年代的调查结果,当时就有人相信,台湾的经济将会很快发展起来。

研究经济环境与身高、疾病的关系,最近已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领域,还有一份专业期刊:Economics and Human Biology(2003年创刊,每年3期)。

这个领域的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营养净值(蛋白质和卡路里)对身高的影响。研究的地区遍及世界各地,基本上都支持发育时期的营养与身高密切相关。

根据魏凯立的资料,1850-99年间出生的台湾男性,成年后的平均身高在160.3至162.8公分之间,女性在149至150.9公分之间。相对地,1902-10年间出生的男性,平均身高在164.2至165.3公分之间,女性在150.8至152.5公分之间。

我对欧洲人的身高有三件印象很深的事。

(1)1979年我初到巴黎时,感觉我在同年龄的法国男性中,大概在50%左右。后来去西班牙和意大利旅行时,感觉到拉丁民族的身高,和日耳曼族的德国、荷兰、丹麦有明显差距。荷兰人的高挺、冷静、(尤其是)节俭,让我印象深刻。

(2)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1527-98),曾经雄霸地中海域。1984年我参观他建造的庞大皇宫时,注意到他的寝室相当高雅宽阔,风格与法国的凡尔赛宫非常不同。

菲利浦二世的卧室宽敞通风,床铺看起来实在舒服,炎热夏天参观时,真想躺下去大睡一觉。我有点惊讶地看到,床相当短,几乎是正方型的,中央部位微隆。我刚刚才看到他的全身画像,明白一件事:这张床足够他嬉戏翻滚了。

(3)巴黎的军事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拿破仑墓园边,一进门就可看到密集排列的各种精造武器,从刀箭到盔胄到各式枪,丰富到难以形容的程度。

它的门票和一般博物馆很不同:48小时有效,两天内可随时进出,因为没有人能在一天内详细看完。其中有个展览室,是真人尺寸的各国战士馆,展示军人的服装与武器配备。

我看到高卢(法国)战士时有点意外:怎么比预期的矮?根本无法和陕西的兵马俑相比,如果那时候中法两军肉搏战,法军恐怕不会占上风。

这些都是印象,没有具体的数字佐证。身高体重的历史研究,也是近二十多年来才累积出一些成果。《美国经济学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在2001年3月第91卷1期,刊出Steckel与Prince合著的一篇短文(页287-93),提供一项跨国的对比数据。

以19世纪中叶出生的军人为例,澳洲、美国、加拿大军人的平均身高171-2公分,挪威、爱尔兰、苏格兰、瑞典168-9公分,英、法、俄、德、荷164-6公分,西班牙和意大利161-2公分。

你如果去过英国和荷兰,很难相信一百年前他们保家卫国的军人,平均只有165公分。1840年鸦片战争时,如果英军的平均身高只有165公分,中国军人应该不超过160。

如果你以为19世纪中叶(一八五○年代),澳、美、加军人的身高领先世界,那就搞错了。Steckel和Prince的文章提供明确数据,说北美8个印第安族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是172.6公分(样本数1,123人)。

这8个族群中最矮的,是Comanche族,平均168公分(样本数73人);最高的是Cheyenne族,平均176.7公分(样本数29人)。也就是说,已经有高度文明的欧洲人,平均竟然比迁移性的印第安人矮3至11公分。为什么?

这项研究是根据1892年调查的数千笔资料,由当时著名的人类学者Franz Boas主持,带领一个团队在各地区仔细调查。这些资料在1982年发现后,输入电脑得出上述的资讯。

这些印第安人8族的总人口,19世纪中叶时少于10万,散居中西部的广大平原区。而在他们的分布地区,在19世纪时总共约有3千万头野牛生存过。

主因是地广草肥,资源丰富,人类的威胁小;印第安人饮食中的肉类蛋白质丰富,也用野牛皮交换其他地区的粮食与物品

举几个例子,说明外人对印第安人的印象。1819-20年间,Stephen Long上校进入密苏里地区,说当地人的“身高和欧洲人差不多,或甚至还要高一些,有许多高个子。”

一八三○年代,George Catlin在上密苏里州生活过几年,说在那里的Sioux族“又高又直”;他说Cheyenne族的男人,在完全长成之后很少低于6呎。从当时尸骨所得的资料,也证实印第安人的平均身高,超过当时的欧洲人。

欧洲人的科技比印第安人进步,医疗与卫生条件也明显优越,为什么意大利与西班牙人,反而比北美原住民平均矮10公分以上?印第安人的粮食充足、活动空间大、大幅度奔走活动,时常舞弄弓刀斧枪,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事,他们还有哪些优势吗?

(1)他们的人口密度小,可迁徙的空间大,排泄物里的寄生虫,较不易在人口中交互感染。定居型的民族,例如中国和西欧,人口密集、排泄物处理不完善,流行病多,活动空间少,肉类蛋白质不足,容易生病。

(2)定居民族的财富不均,穷人比例高,营养不足,发育不良,活动空间少。游猎民族较无累积不动产的动机,社会所得较平均,对他人较慷慨,社会的互助性较强,较不会滥垦滥杀。

相对地,欧美人是历史悠久的定居农业民族,积极累积各式财富,鼓励自由竞争;19世纪之前缺乏社会性的互助组织,追求个人与英雄式的成就。

若发生流行病,不易群体迁徙,例如黑死病就使意大利减少1/4人口。而非土地固着性的印第安人,人口密度低,又容易迁徙,流行病的威胁性较低。

我喜欢看相扑、摔角和各式竞技运动,觉得这些都不是台湾能参加的项目。我们在国际体坛上的些许表现,大都是隔着网子比赛(桌球、羽球),或是较静态的竞争(如保龄球),或是靠女性(纪政),或是靠未成年人(青少棒)。四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韩国曾经名列第四(2002年),而台湾尚无法组队。

从前国人喜欢笑日本人腿短个子矮,其实这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无济于事。我从报纸上看到台湾孩童的近视比例,以及国小高年级学童的身高、体重、握力、引体向上、百米速度,都与日本、韩国的同龄学童有明显差距。这让我想到民国初年,有人提倡体育救国,想到孙中山说的东亚病夫。

历史的结构真不容易改变:自己在进步,但别人进步得更快。目前台湾的物质条件,和先进国家已无差别,甚至到了营养过剩的程度。现在要积极作为的,是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强化体能训练。@(待续)

摘编自 《经济史的趣味》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仁义与富贵:善于储蓄,善于消费
幸福生活的指南:聪明地花钱就能省钱
餐厅为什么会亏损?
分析师警告德国经济已到高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