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农业部讨伐洋奶粉 反遭民众讨伐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1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金靖综合报导)中国广播网1月11日以“农业部:洋品牌奶粉蚕食中国市场并获暴利”为标题发文称,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日前透露,2010年前11个月,奶粉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06万吨,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马莹说,洋品牌的大举进入让国产奶粉产业链遭到破坏,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上谋取暴利,并让中国消费者支付不合理的高价。特别在标题中以“蚕食”和“暴利”两个贬义词贬低洋奶粉的进口,一派正气凛然的讨伐姿态。不过令农业部相关部门始料不及的是,它们对洋奶粉的讨伐却招来了国内网民对它们的一致讨伐。

长江日报刘林德发文指出,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并没有违犯贸易规则,全由消费者自己做出选择,本身便无可指责之处。产业脆弱,国货萎缩,不能怪人家太强,也不能怪消费者不爱国,得问问为什么你国内的消费者都不爱搭理你。还好没有忘记三聚氰胺事件,也实在不好将之解释为外国阴谋。看到网络跟帖,一位网友给出选择题:洋奶粉要钱,不要命;国产奶粉不要钱,要命;你选谁?这是最指人心的发问,你要害人,你不能修复人心的信任,你总要付出些代价。自作孽,却来怪这怪那,就不仅仅是无理了。支持国货,从情感上来讲是不错的,反是那些孜孜为国货鼓呼者,自己家的孩子并不吃国产奶粉,自己并不乘坐国产汽车,让人不能理解这言行上的反差。手足同胞,不容别人欺侮,我可以欺侮;不容别人压榨,我可以伤害;不容别人奴役,我可以奴役。这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

网友“但纯”撰文不无讽刺地说,如果告知洋奶粉有暴利是善意提醒,那么,我很感谢马副主任的“透露”,只是这种“透露”实在不必限于洋奶粉,国产奶粉有没有暴利,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三聚氰胺事件以及近年来的种种问题奶粉事件,不都是指向了“暴利”这个目的吗?如果指责洋奶粉有暴利的目的,是将国产奶粉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希望寄托于宣扬国产奶粉的“低价优势”,是给国产奶粉披上一件遮羞布,那么,我敢断言,这种策略很难奏效。国产奶粉要想赢得消费者,上策永远只能是确保“质量好,安全可靠”,而不在于其他,价廉却不安全的奶粉,谁又敢于选择?安全与否是消费者关心的第一要素,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马副主任认为:“在国内生产同样质量的奶粉,每桶奶粉的成本只有40元。可见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上的暴利。”如此信心爆棚,固然很有感染力。今年能不能不再出现问题奶粉新闻?当然,前提是不要隐瞒问题存在——马副主任对此有信心吗?

评论人士“五岳散人”撰文深刻分析个中责任时指出,在农业部的这位官员看来,这是中国消费者支付了不合理价格,问题是这话没有问中国消费者为谁支付了这么不合理的价格,现在支付的这份暴利,其实是为中国奶业与中国的食品监管买单。其实消费者都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但这个承受能力有限度。哪个市场上都有假冒伪劣产品,重要的是对这种产品的监管态度如何。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如果三聚氰胺事件第一时间就由早就知情的政府部门宣布,并且紧急召回并合理赔偿的话,相信即使中国的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信心没有了,对于其他品牌的信心总是还有一些的,而且我们会看到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相信下次不会再有这样的事儿出现。可是,至少在我的印象里,随后还发生了两三次相同的事件,居然用的都是本来应该销毁的那批奶粉,处理上依然是躲闪遮掩。试问,还有谁敢真的信任国产奶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个行业或者说一国的产品之所以被认同,并非只有企业做出了努力,更多的时候一个产品背面打上“制造于某某国”的时候,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为它的企业背书。如果政府尽到了责任,产品自然也就是好的,别人也愿意相信,也就卖得出价钱,而如果相反,就是“MADE IN CHINA”变成廉价品、不可靠代名词的原因。

新京报曹林发文说,我们也不想被洋品牌所包围,可自家的企业实在不争气,一次次地祸害孩子的身体,大头娃娃,结石宝宝的恐怖阴影至今仍让父母们心有余悸,三聚氰胺仍时不时冒出来吓一吓老百姓。我们爱国产,可国产不爱我们,这让我们的爱情何以堪。中国有许多穷人,他们买不起昂贵的洋品牌,无奈只能买国产品牌,如果中国人更富一点儿,相信洋品牌的占有率恐怕还不止目前的50%。

青年时报也对此发表评论说,国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降低有一个时间节点,那就是2008年三聚氰胺丑闻之后。在这之前,国有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60%,说明国人不崇洋媚外,给足了国产的面子。可三聚氰胺事件突破了国人的底线,丧失了对国产的信心。大人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就,什么地沟油,什么毒大米,反正已经百毒不侵,可我们不能让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去试错试毒啊!洋奶粉确实有暴利,可人家的奶粉比我们的安全,对父母来说,相比安全,支付那不合理的高价又能算什么呢?

华商网邓海建一针见血指出,作为消费者,彩电我可以买国产的,手机甚至也能接受山寨的,唯独奶粉,即便知道暴利煌煌,我也宁可选择“高贵”而相对安心的。道理很简单,从 2004年“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以来,本土奶企频频爆出惊天奇闻,“三聚氰胺事件”、“陷害门”、“三聚氰胺阴魂不散”……诚信如罗马古城,总不是两行煽情泪、一封悔过书就能建成的。优胜劣汰本是市场基本逻辑,反观我们一些“民族奶业”的倾覆,不正是生产者与监管者过于“伤秋悲春、你侬我侬”吗?如果我们不管质量优劣地“支持民族奶业”,不等于宣告自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三聚氰胺牛奶?其实,不是我们的消费者过于无情,恰恰是他们过于多情,问题尚未解决,就义无反顾地继续力挺问题奶业——没有传递给产业链刮骨疗伤的勇气和紧迫感,导致有些企业前仆后继地跌倒在同样的疯狂里。

相关新闻
判赵连海 香港立法会辩论:港人不接受
港立法会辩论赵连海冤案 议员:共产党违法
香港立法会促释放赵连海动议未获通过
赵连海辩护律师遭软禁难递交上诉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