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抽查马虎 政党拟教育市民营养标签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郑丽驹香港报道)日前香港审计署发表新一份审计报告,揭发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对营养标籖的监管极为粗疏,包括在化验食物时只简单抽验“1+7”种能量及营养素中的其中一种,以及大部分巡查均在违规风险较低的大型超市进行,令营养标签制度形同虚设。有政党批评食安中心的巡查工作极为马虎,使消费者健康难获得保障;政党拟派出宣传队到各区教育市民认识如何在饮食方面保障自己的健康。

本港自2010年7月起,所有预先包装的食物必须附加“1+7”营养标签,包括总热量、脂肪总量、胆固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钠质及反式脂肪的含量。食物安全中心在过去检查了16,245个食物标签,当中有111个样本不合规定,合格率高达99.3%。然而审计署在今年7月其中3天到北角、九龙城及上水等港九新界三个小型零售店及土产食品店较多的地区巡查,采用与食安中心相同的检测方法,即以肉眼检测,发现检查的55间商店中,有46间发现怀疑不符合规定的个案,而抽查的70个化验样本中,发现42个样本并不合规定,不合格率高达60%;与食安中心的抽查不合格率相差甚远,超过三成九。

公民党19日召开记者会,党魁梁家杰指食物安全中心的巡查工作并不全面,亦极为马虎,当局要求食物制造商在预先包装的食品上附上营养资料标签,原意是帮助消费者选购健康食物,同时规管食物制造商提供有误导成分的营养资料,但在食物安全中心的把关下,市民似乎难以获得保障。


公民党要求食物安全中心主动公布每月巡查食物营养标签的结果及记录,检讨营养标签法例及尽快修订《不良医药广告户条例》。(摄影: 郑丽驹 / 大纪元)

审计报告亦指出食安中心并未积极监管不当的食品声称,食安中心固然涉及失职,但归根究底是政府迟迟未能实行《不良医药广告条例》,导致现时大部分食品的保健声称并不受任何特定的香港法例或规例所规管所致,政府必须负上责任。

公民党执委郭家麒医生表示,政府于2005年6月制定《不良医药广告(修定)条例》。不过条例仅就部分保健声称作出规管,而其中规管现时并不涵盖的部分,包括保健康食品等,需待《中医药条例》于2011年12月1日全面实施后才能作出规管,即最快需要在2012年上半年才能开始执行一条早于7年前已制订的条例。

郭家麒医生说:“我们对政府的工作进度表示难以接受及在营养执行标签上令我们很担心,特别是在抽查和化验方面很粗疏。”

市民对营养标签一知半解,因此公民党意识到单靠政府实在难以保障市民得到健康的饮食。公民党将会派出团队,到各区推行“认识营养标签”行动,包括由专业人士解答市民的疑问,及派发认识营养标签及食品声称的小册子等,教育市民认识如何在饮食方面保障自己的健康。

公民党要求食物安全中心主动公布每月巡查食物营养标签的结果及记录,当中应包括抽查、检测及检控的原因及数字,检讨营养标签法例,以及尽快修订《不良医药广告户条例》。

相关新闻
香港去年逾千宗的士司机投诉
港小一派位有家长一早叩门
港逾200㓥房业主违租管被控 共罚款近50万元
港记协批警方六四无理警告拘捕或带走新闻工作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