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庆:

柏林福尔摩沙之夜 文艺展示台湾软实力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11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茵德国柏林报导)在钢琴、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悠扬乐声伴奏下,舞台后部的白色幕布上闪过一张张图片,有碧波荡漾的海湾,有落日余晖下的沙滩,还有孩子天真烂漫的笑脸,七旬老妪在寺庙中膜拜的虔诚……在柏林国家乐器博物馆的演出厅里,人们凝神静观这一幅幅画面,这就是被称为福尔摩沙的台湾。上星期六,一场以“福尔摩沙之夜”为名的演出,借音乐、摄影和文学之力,用“诗意”为主题,庆祝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呈现台湾文化软实力。

在柏林隶属德国最高普鲁士音乐研究中心的国家乐器博物馆的舞台上,旅欧台湾音乐家们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台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精彩节目。四个小时的演出,先由屡获国际大奖的旅德钢琴家苏立群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讲座音乐会》开场,之后是台湾作家刘克襄的小说德文译文朗诵,伴奏的钢琴音乐是法国作曲家梅湘的《鸟语图志》。下半场一开始,波恩歌剧院独唱女高音黄莉锦用四种语言演唱了风格不一的歌曲,其中有从中文古诗词翻译到英文的艺术歌曲,也有的歌词是中文,将古今中外的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的美感。最后由五位台湾音乐家演奏的舒曼钢琴五重奏作为压轴戏得到了最热烈的掌声,当他们加演的一首中国舞曲回荡在演出厅里时,观众们似乎被中国风格的流畅旋律感染,气氛相当活络,不少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参加演出的音乐家都只有三十岁左右,八、九十年代在台湾接受完整的教育,之后来到欧洲深造,受到中西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不少人近年来在德国、法国和瑞士等音乐院校任职。在西方人的音乐世界里,“台湾”这个小小的岛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弹奏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的苏立群表示,华人诠释西方音乐有其特有的优势,因为自身跨越东西方文化,音乐表现力可以变得更为广博;但是如果不能走出自己的文化背景去接受理解西方文化,那么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演出组织者邱映洁很高兴第一次“福尔摩沙之夜”成功举办,她表示,今后打算继续办下去,但还没有具体计划。唯一可确定的是,如果办下去的话,每次的主题都不一样,这次是“诗意”,下次可能就是“反抗”或者“风景”等,将会取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文学艺术上的素材作为载体,从各个方面将台湾隽永的人文素养展示给欧洲社会。

(责任编辑:文婧)

相关新闻
备战世运 台湾参加柏林世界救生锦标赛
为欧洲青年音乐节揭幕  台湾乐团风靡柏林
柏林消费电子展  台湾百家厂商包馆展出
柏林青年设计展 台湾4校作品表现文化特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