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寂静的春天”正在逼近我们

刘晓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6月07日讯】 最近有两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件是内蒙古民众因一牧民被卡车压死而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当局急功近利,导致草场被严重破坏,牧民们的生存遇到危机。另一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范围干旱,导致下游一些湖泊变身草原,从而引发了对三峡工程修建利弊的热议。有反对上马该工程的专家就指出,三峡工程对于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变是灾难性的,早拆比晚拆要好。

很显然,今日的抗议和反对就是为了使草原不至于被彻底沙漠化,不至于使长江走到变为湖泊、充斥着垃圾的那一天。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为了赢得所谓的最大经济效益,人们毫无顾忌地过度采攫、消耗着资源,肆无忌惮地破坏着环境。然而,三十年后的今天,不善待自然的人们终于开始承受大自然的报复:有的因喝了受到污染的河水而致畸形,有的因受到废弃电脑污染而不得不离开家园,有的因地下水被污染只好靠雨水生活,有的因碰到有毒废弃物而致死致残……

不禁想起了五十年前美国一位叫卡尔森夫人的海洋生物学家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所描述的场景:“从前美国中心地带有个小镇,在那里所有的生命都似乎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甚至在冬天,路边也有美丽的地方。无数的鸟在啄食浆果和那些死了的杂草从 雪中伸出来的穗头。……从第一批居民在这里盖起了住房、凿了水井和建起了马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灾难突然降临,一切开始改变:牲畜死亡、家禽得病,居民也相继病倒,其中还有孩子,他们在患病几小时内死亡。镇上所有的生命都笼罩在死亡和疾病的阴影中。医生们感到茫然。小镇上出现了奇怪的寂静,鸟不飞了。”

这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这种情况已然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比如在上个世纪 60、70年代,美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重:煤烟使匹兹堡因空气混浊而闻名;田纳西首府纳甚维尔亦因空气污染而被称作“烟雾乔易”;1969年6月,流入克里夫兰境内伊利湖的克亚霍加河污染严重而突然失火,并且在火灾中烧毁了河上的一座桥梁。这一事件使美国感到震惊,也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伊利湖因此而被称为“死湖”,克亚霍加河被称为“燃烧的河”。半年后,克里夫兰市长在就此次火灾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详细说明了火灾原因,认为罪魁祸首是向河流倾倒的工业废弃物。他说,伊利湖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岸滩覆盖着腐烂的藻块,恶臭熏人。港湾、河川也充满了油污和各种工业废弃物,那些曾经是鸟类和野生动物乐园 的地域完全荒废了。

这样的惨象在当今的中国比比皆是。曾经美丽的地方,有多少已人烟稀少,有多少笼罩在死亡和疾病的阴影下,而一切并没有终止。

也许有人会辩解说,我们可以如西方国家那样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问题是,且不说当环境被彻底破坏后,修复所花费的时间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就说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人们所要承担的环境被破坏的恶果:吃不上干净的水和食物,享受不到澄澈的蓝天、河流,而且疾病肆虐,每天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难道人类发展经济就是为了自我戕害?

其实,西方的发展经验早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就是发展经济应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还是以美国为例。在卡尔森夫人发出警告以及一系列环境污染现象的出现后,美国政府和美国人从此有了环境危机感,美国环境保护运动自此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其规模和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诸多环境立法被确立,比如《荒野法》、《国家环境政策法》、《清洁空气法》、《环境杀虫剂控制法》、《濒危动物法》、《资源保护与复兴法》、《水清洁法》 等。上述立法,以及1970年环境保护局和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的成立,使美国环境政策走上制度化轨道。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也使美国环境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其次,美国人的环保意识也开始加强,出现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群众性的街头抗议不断,报刊杂志也不断发表呼吁保护环境的作品,这促使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案例裁决产生。几十年后,美国的环境真的变好了。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中国人为了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为了不让“寂静的春天”变为永久的现实,是否也该有所作为呢?或许,内蒙古民众的抗议和对三峡工程的质疑就是人民觉醒的标志。@

相关新闻
现场目击:长江三峡移民安置调查报告
时事经纬 第42集-横河: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
叶晓:中共深陷财政危机 开启贫富双杀模式
【名家专栏】欧盟认定中国为国有经济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