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业陷危机 大陆奶农欲哭无泪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7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乔琪报导) 近日,网路上一则“中国奶牛养殖业陷入危机 奶农含泪杀牛”的报导,引起大量转载。另有报导称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于政府整顿乳业,中小乳企都关闭了,奶农现在完全处于劣势,奶源被大巨头奶企控制,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养殖场难生存,也有专家认为是奶站素质不良造成。

企业压低牛奶收购价

《华商报》一则“中国奶牛养殖业陷入危机 奶农含泪杀牛”的报导,引起网路上大量转载,报导指出,奶农现在完全处于劣势,一方面是企业压低牛奶收购价,另一方面是养牛成本的不断提高。由于两头挤压,使得奶农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艰难,很多人把奶牛当肉牛卖掉,或直接卖给屠宰场,甚至有人因赔的太惨而自杀,一位陕西咸阳的养牛户陈富礼就说,他5年里共赔了三、四十万。

陈富礼说,买一头牛犊大概三、四千元,每天饲料约40元,一年下来就是14,600元,成本大概是18,600元。一头牛年产奶6至7吨,鲜奶收购价每公斤为2.8元,一年收入约2万元,每头牛一年赚1000多元,这还不包括人工成本,如果遇上牛只生病,那就更遭。所以很多奶农把奶牛当肉牛卖给屠宰场,外出打工。

奶农难以经营

山西忻州一位贺姓奶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原来养了10多头奶牛,奶站收购后再转给蒙牛、伊利,她说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于政府整顿,今年中小奶企都没了,但奶源并没有减少,所以收购价直直落,现在1市斤最多1.2元,实在赔不下去了,只有陆续把牛卖了,现在卖的一头也不剩,她又说附近的奶农和她的情况一样都卖了。

山西一家奶牛场的王先生也对记者表示,收奶价格不高,一公斤只有2.4元,且奶款给的很不干脆,有时分好几个月才给,他并指出他的生奶是由蒙牛收购。

浙江台州一家奶牛养殖户,该奶户的儿子对记者说,他家有20多头牛,一部分生乳拿到市场卖,一斤可卖4元,一部分由宁波的奶厂收购,价格就没有这么高,每2天来收一次奶,不合格或卖不掉的奶就倒掉,或给小牛吃,据他父亲说待他毕业后,父亲准备把奶牛卖了,不再经营了。

寡头垄断 奶站素质影响收购标准

黑龙江一位不愿露姓名的乳品专家称,杀牛的现象不像网上说的这么严重,个别是有的,但不影响奶牛的数量,大型养殖场的生奶一般固定由大企收购,如蒙牛、伊利,会有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走访中,20多家奶牛养殖企业、养殖户均表示,在几大乳业巨头挤压下,养殖业已经出现亏损。乳企经常以奶有异味拒收,有些甚至连遭“毙奶”,被逼整车倒奶,有家养殖业表示,4月份一个月之内,因为乳业巨头拒收,接连倒掉了10车奶,直接损失十几万元。另一家6月份被毙了两车奶,也是牛奶有异味。

养殖业们表示,“他们说不合格就不合格,根本不用第三方检测”。有位业者不服气,当天就找了北京奶牛中心进行第三方检测,发现脂肪含量完全达标,但仍遭拒收。该报导称养殖业一致表示,乳制品加工企业整顿工作在今年3月底宣告结束,大部分中、小乳品加工企业都关闭了,这导致奶农只能把奶送给几大巨头伊利、蒙牛,实际上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它们两家怎么说就怎么算。

对于寡头垄断的说法,黑龙江乳品专家认为有些偏颇,他说生奶收购站有的素质不高,并不专业的,大部分是官员的子女,或地方安排的人员经营,在收奶时不严格执行收奶的等级和标准,刁难、坑陷奶农,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这也是个别的,个体户的奶农就可以选择,这家奶站刁难,可选他家奶站,大型养殖户就不具备这个方便性。他认为网路报导的乳源由大企业“寡头垄断”有点偏坦,应该不是大企的行为,而是个别奶站的行为,基于个人恩怨造成的。

相关新闻
新西兰政府拒绝天然乳业农场收购案
新西兰乳业巨擘:来中国生产安全奶
奶业悄悄调低安全标准 专家:乳业之耻
大陆奶农不知乳业标准 卖奶处弱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