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庆祝荃湾新市镇成立50周年烟花汇演

人气 68

【大纪元2011年09月16日讯】为庆祝荃湾新市镇成立50周年,港铁荃湾西站对开蓝巴勒海峡海面,今(16日)晚8时半举行了烟花汇演,历时20分钟。汇演分为8幕,以线条型的烟花,配合不同音乐,营造动感效果。

大批市民及游客持照相机及摄录机,晚上聚集在荃湾海滨长廊、荃湾公园等地方欣赏及拍摄烟花。

荃湾位于大帽山南面山脚,1950年代,当年荃湾面积约有0.5平方公里(只计荃湾市中心),香港政府在1970年代开始在荃湾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现在由荃湾路、杨屋道至德士古道亦是填海得来的。1990年代为兴建西铁线的荃湾西站,荃湾路以西一带海旁再次进行填海工程,多次填海工程令蓝巴勒海峡进一步收窄。

荃湾近芙蓉山南麓一带地方幽静,背靠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风水甚佳,故有不少寺庙临立。特别是20世纪初,当时不少道人、法师为躲避战祸来到香港,一部分便在此带开宗建寺。


为庆祝荃湾新市镇成立50周年,蓝巴勒海峡16日举行烟火汇演。(摄影:宋祥龙/大纪元)


为庆祝荃湾新市镇成立50周年,蓝巴勒海峡16日举行烟火汇演。(摄影:宋祥龙/大纪元)


为庆祝荃湾新市镇成立50周年,蓝巴勒海峡16日举行烟火汇演。(摄影:宋祥龙/大纪元)

荃湾古称“浅湾”,据说是因该处海湾水浅而得名。浅湾一名亦屡见于明朝和清朝的地图和文献,包括新安县志等。荃湾以前因为海盗猖獗,亦曾称为“贼湾”。而荃湾近蓝巴勒海峡一带以前叫做“三百钱”,因为传说人们经过该地时,要给三百钱的过路钱。

荃湾于宋朝或之前已有人聚居。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9月,南宋皇帝宋端宗的流亡朝廷从官富场南逃到荃湾,同年11月元将刘深袭荃湾,朝廷被逼再逃亡。当地居民曾于荃湾北部的城门谷建石城抵抗刘深。

南明永历年间,参将李万荣曾于荃湾北部的城门谷至针山一带建石城抗清。

清朝,荃湾曾经有多个名称,包括浅湾、全湾约和全湾。在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迁界令一度放宽时,大批客家人迁入荃湾,沿今日青山公路建立大约26条村落,其中最早的有老围村。

19世纪末,当时约有3,000人的荃湾分为4个“约”:海坝、葵涌、青衣及石围角,4约首领组成荃湾安全局,维持荃湾地区的治安。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并把新界分成“八约”管治,当时荃湾属于九龙约。

1906年,政府开始成立理民府制度来管治新界,把新界分成南北两约,荃湾以北之地归北约,荃湾则属南约,所在地设在香港岛。

1941年12月,日本领占香港,荃湾被归入九龙,自成一区称为荃湾区。

1948年,立法局通过《新界行政法例》,荃湾再次归入南约管辖。

1950年代,中共建政,大批中国大陆人士逃来香港,并引入大量资金、技术及廉价劳工,在荃湾德士古道、杨屋道及柴湾角一带兴建多间工厂,令当时的荃湾工业发展蓬勃。

1966年,荃湾从南约分治出来,独立成约,称为全湾约。

1973年,香港政府通过荃湾发展计划,并将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兴建多个公共屋邨及基本建设。

1981年,荃湾区议会成立。

1982年,地铁(现称港铁)荃湾线正式伸延至荃湾站,1982年5月10日正式投入服务。2003年,九广西铁荃湾西站通车。


为庆祝荃湾新市镇成立50周年,蓝巴勒海峡16日举行烟火汇演。(摄影:宋祥龙/大纪元)


为庆祝荃湾新市镇成立50周年,蓝巴勒海峡16日举行烟火汇演。(摄影:宋祥龙/大纪元)

相关新闻
港环保餐具被指不堪用 业界:汤匙“盛饭”或无法受力
垃圾征费|民研:近七成香港市民反对8月实施
港夺命工伤|源禾路渠务工程意外 两男工死亡
美关注港少年犯被指遭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