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面板业规模大 难操控

标签:

【大纪元1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潘智义台北11日电)外电报导,美检察官指控友达因操纵面板价格,使获利高出300%。面板研究机构WitsView副总经理张小彪认为,面板产业规模大,欲统一定价、控制产出不易,报价高也难认定。

路透社报导,美国检察官休斯顿(Peter Huston)指出,友达与其他面板厂开秘密会议,商议定价、订定产量目标,以便控制全球供应量。在面板业者间的会议期间,友达获利较未开会议定价格时高出300%。

张小彪强调,以面板产业的庞大规模来看,欲操纵面板价格、联合订价或控制产出相当困难。毕竟面板厂的业务有业绩压力,客户购买数量多,有可能降价求售;客户端的采购也有压力,必须降低采购成本,因此,各面板厂若要议定统一价格很难,但情报交换仍有可能。

他表示,面板厂是否联合制定价格,应从客户层面观察,例如某知名笔电厂采购各家面板厂价格是否一致,若传出面板厂报价相同,但笔电厂采购各家面板价格不同,也难认定有操纵价格。

他说,即便同样尺寸的面板,若出现相同报价,也应看采购数量多寡,毕竟量够大、价格比较便宜,若对两家面板厂采购数量差异很大,却有相同报价,仍不能视为价格一致,甚至售后服务也应纳入考量。

对于遭美指控操纵面板价格的年代,友达面板价格是否太高,张小彪说,产品组合不同,不知美国计算的基础为何,但“暴利”认定难度颇高,若当时产品供过于求,友达仍要高价出售,才可能涉及暴利;若当时供不应求,价格高涨就属合理。

他进一步分析,“僧多粥少”、“物以稀为贵”,面板产业状况今非昔比,有些热门规格面板供不应求,生产厂商少,价格偏高尚属合理。另外,当年面板厂新建生产线,折旧成本较高、良率也较低,进而造成产品售价提高都是可能的现象。

他指出,面板属大规模量产的产品,价格很难做到一致,自由市场价格须买卖双方都接受,就如同日常生活,经讨价还价后,把500元的东西杀到200元,买方觉得赚到便宜,说不定卖方成本只有50元,但也可能竞争压力太大,卖方只卖成本价,先抢生意再说。

因此,他认为,不敢讲面板厂有无操纵价格,只能说很难做到联合垄断价格、控制产出,至于情报交换算不算操纵价格,美国司法如何认定,法律的层面就交给法律来解决。

相关新闻
面板业竞争 台韩对决
联咏:旺季不旺  面板业将调整
LGD拟砍投资 面板业料受惠
日面板业整合  台厂应转型升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