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古国:小吴哥风格的周萨神庙

文 / 摄影 意文

人气 122

【大纪元2012年02月19日讯】周萨神庙(Chau Say Tevoda)由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于1113年至1130年间建造。在吴哥古迹中算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寺庙,与塔玛侬的建筑结构布局、结构形式完全一样,但这两组建筑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

在19世纪后期,驻柬法国军官迪科在发现这组建筑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该庙是供奉周萨神(Chau Say),故法国人将其命名为周萨神庙(ChauSay Tevoda)。

“Say”是一个高棉人的名,而“Chau”一词是印度语“王”,“Tevoda”一词是印度语“神仙”,则整个名称的意思应是“Say王的神”。而具体是谁,或是一种误传,不得而知。有可能是为纪念国王而建,或是与举行某种传统仪式有关。

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

周萨神庙由九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四座楼门、两座藏经殿、中央圣殿、高架通道和东神坛。九座单体建筑中,除了西塔门保存较好之外,其余八座建筑的毁坏情况极为严重。

周萨神庙主体建筑中的西塔门、中央圣殿、东塔门与高架甬路、十字平台、神路贯穿于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其他建筑物对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同时在围墙以内的主体建筑又以象征须弥山的中央圣殿主塔为中心。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显示出主次分明组合。

由于建筑体的组合极为紧凑、距离很近,使整个院落的空间较为狭小,人在其中,有一种森严而又神秘的感觉,同时又更显中央主塔的峻伟气势。

砂岩石材构造 体现独特建筑形式

用于建造神庙的主要材料砂岩石的质地较为密实,便于雕凿,主要用于建筑外侧结构的砌筑,并被雕刻出各种花饰。红色角砾岩石质地坚硬、孔隙较大,主要用于基础内部结构和内衬墙的砌筑。这种以石材为主体的建筑构造体现出独特的建筑形式。

周萨神庙和塔玛侬寺的提娃妲女神雕像,大概是吴哥古迹中最精美的地方。女神雕像大多手持莲花,还有华丽精美的头饰。莲花、天鹅尾等体现宗教色彩的装饰性雕刻,精美的石刻艺术展现出久远神秘的高棉文化。

吴哥时期建筑的发展,每一种风格反映了一个时期吴哥建筑技术发展的水准,也反映了此时期古柬埔寨人对宗教的释译和对高棉艺术的追求。而周萨神庙所体现的小吴哥风格达到了吴哥建筑发展的顶峰,充分展现了高棉艺术的辉煌。

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

吴哥遗迹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绚丽瑰宝,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座曾经辉煌一时,又历经战乱损毁,和自然吞噬的古代都城,多年来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20世纪上半叶,法国人对周萨神庙进行了清理和抢险加固工作,进入20世纪70年代,吴哥古迹与这个国家一起历经了近20年战乱的浩劫。直至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

目前以政府名义参与吴哥遗迹保护的国家有法国、印度、日本、德国、意大利、印尼、中国、美国民间团体、及瑞士等国家。

中国政府2000年3月,首次参与对外文物古迹和修复工程。周萨神庙修缮工程从1998年开始勘察设计,2000年动工维修,2007年竣工,历时八年,施工期近七年。

神庙旁地上好多堆在地上的石块,都是准备重新叠上去的,那些本就属于周萨神庙的石块。深灰色的部分是神庙原本的建筑,浅灰色和土黄色的部分则是在修复时才加上去的。

中国整修过了头 尽失古意

周萨神庙重修时,缺失的部件允许进行修补,但式需要严格控制修补的范围。一般来说,缺失的部分如果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有影响的话,可以用替代的建材进行修补,但是修补部分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同时又需要与原作能作鉴别。

不过,由大陆进行所谓的整修工程,与其说是修建,不如说重建,举目所见,几乎全部都已变成新的东西,建筑的颜色已经完全不一样,虽然整个主体都被修复了,不过这样的整修是否过头了。


由大陆进行所谓的整修工程,与其说是修建,不如说重建,举目所见,几乎全部都已变成新的东西,建筑的颜色已经完全不一样。


连门楣竟也加上了类似模仿的雕刻,这样的整修是否过头了?

修缮是为了支持原先庙体建筑,使其不致倒蹋。如果为了让这座庙整得跟以前一样,连门楣竟也加上了类似模仿的雕刻,这就太过头了。整修至少和吴哥窟一样,用不同颜色的石块标定,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新旧的石块。

比起同样由中国整修的塔玛侬遗址,塔玛侬的远古原味风华,像是留恋在空气里不愿褪去,让游人得以清闲逐步细细品味。@*

相关新闻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笔下的吴哥王朝
真腊古国:真腊风土吴哥今与昔
真腊古国:高棉建筑艺术顶峰 吴哥(上)
真腊古国:高棉建筑艺术顶峰 吴哥(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