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汉字

刘子真:汉字的起源

刘子真

人气 27
标签:

【大纪元2012年10月21日讯】据史传,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韩非子•五蠹篇》:“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汉人的著述中也多有记载。如《淮南子•本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特别是东汉的许慎,在他的具有奠基意义的语言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叙》中谈的最详细:“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不过,后世特别是近世学者对仓颉造字之说多持怀疑乃至否定态度,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造出来的,而是汉民族先人集体长期累积的结果。

要讨论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得先对汉字起源的涵义做一界定:汉字的起源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体系而言的。明确了这一前提,这些学者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第一,由以上介绍和其他史料记载可知,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仓颉造字说已经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常识。近代以来,通过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及与不同来源资料的多方互考印证,我国古史记载的可信度相当之高。如西晋初年,由盗掘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为魏地)魏王墓塚而现世的《汲塚书》中的编年古史——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关于商周史实的很多记载与甲骨文、金文吻合,在中国大陆前几年完成的我国大型史学研究专案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文献资料很大程度上依据了《竹书纪年》。再如,通过对甲骨卜辞等不同来源资料的研究表明,《史记•殷本纪》关于商代帝王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就是一些历来为史学家以其言不雅训而不屑的传统文献,如《五帝德》、《帝系》、《山海经》等,也被证明具有表示事实的一面。所以,在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是但也同样没有确凿证据证非的情况下,对古史的记载一概采取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现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其历史上限至少在3300年以前。经过专家学者考证研究,已辑录甲骨文单字近6000个(其中多有同字异构,最新研究约为3500个左右),发现甲骨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完全符合“六书”造字原理。这说明,甲骨文的产生,应该是更久远的事情。仓颉所处的年代大约在四千五六百年以前,从前面的介绍可知,仓颉造字是一种有缘起(“庶业其繁,饰伪萌生”)、有理论指导原则(“分理之可相别异”)、有实现结果(“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的自觉的创造活动。以甲骨文相对照,说汉字为仓颉所造,从历史沿革上讲是合理的。

第三,人类创新活动的事实表明,历史上所有的重要思想、理论的形成和重大的发明、发现,都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而且这些重要的创新成果即使让大众认识和接受,往往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和困难的过程。而大众在接受和使用这些创新成果的过程中,只会使其简单化和庸俗化,而绝无使其系统化、精细化的现象发生。由此可见,仓颉造字说符合创新规律。

第四,新的汉字分类表(以声符为根的“字族”表)表明,汉字造字时声符的选择,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绝无随意使用或倚重于某些常用字或简单字的现象。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仓颉造字说是可信的。而所谓的“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造出来的,而是汉民族先人集体长期累积的结果”的说法,既无史籍支持,又与汉字系统的历史与现状不符,更不符合创新规律,所以,只能是一种臆说。当然,当我们揭示了汉字造字的真义之后,这样的说法就尤显荒唐可笑了。(待续)

2012.10.21

相关新闻
郦剑锋:我看年度汉字
揭秘:汉字中最神的八个字
李正忠:神秘汉字隐含中共亡的时间 18大是尽头
刘子真:神性之光的传统文化(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