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隔间:从隔间领会舒适的居家

本间至 / 译者:李豪轩

人气 18
标签:

风的动线
在盖房子的时候,一定会牵涉到的关键字就是“通风”。全球来比较的话,日本的气候算是比较偏温暖的,夏天的湿度又特别的高,可说是属于高温多湿的气候。能够缓和湿气的就是风了。

风吹身体,体温就会下降。在相同的温湿度下,有没有风在吹,湿热的感觉完全不同。但也不是说有风就是好事,特别是最近有越来越多人对于人工制造的冷风不适应。从酷热的室外进到冷气间的瞬间会觉得很舒畅,可是过一阵子之后身体就受不了冷风了。机械式的风没有变化,即使做出变化来,这种变化也是规则式的变化。到头来,这种风还是无法让人真心感到舒服。

正因为了解机械设备的极限,所以人们还是会希望可以有自然风。而且不只是想要凉风进来就好,更渴望能做到让室内的空气流动。换句话说,就是不是想要风,而是希望通风。

以前的房子包含从细缝钻进来的风,到处都很通风。但是现在的住宅讲求耐震、隔热等功能,通风的设计就越来越困难了。话虽如此,但只要利用一些小设计终究还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经意的地方也有风流动

隔间格局是考虑种种的因素后,并将这些因素堆叠后做出形状来。所根据的基础就是人的活动。边思考人们的活动,边构成整个隔间格局。

考量起居生活,想像人们的活动模式,最后即使能做出可洄游的生活动线,在房间的某一角落也一定会是个尽头。如果是人,走到尽头再走回来就好,可是风就不能回头了。也因此在空间的尽头,风是无法流动的。

就算是生活动线上毫无问题的隔间设计,也一定存在有风停滞不动的地方。若能在这些通风不良的地方制造一些气流,便可使生活的舒适性大为增加。湿热以及气味重的现象应该就会消失了。在思考隔间格局的时候,必须运用想像力,去感觉一些细微的风的流动。

房子中央也能通风

这是两代三家庭住宅中母亲住的楼层。考量到泡茶的便利性,设置了一个迷你厨房。虽然只是个小厨房,但因为会用到水,所以不想设置在客厅的角落。讨论的结果,就设在靠近盥洗室、厕所的私人空间里。碍于整体的隔间规划,使得这里无法与室外气流相通。但还是希望这里也能通风,所以就在侧面正对着楼梯间的墙上开个小窗,利用这扇窗的开关来调节风量。风透过这个窗,就可以从厕所到客厅通行无阻,风道横跨整个屋内空间。

照亮动线空间

现在的住宅都尽可能将移动空间缩小,就是为了有效使用住宅面积。与起居室空间合并一起的移动空间,明亮的程度也会跟起居室相同。但并不是所有隔间规划都能如此,难免会有单独的移动空间存在,而且也可能出现没有窗户的情况。

走道两侧如果有起居室,还可以通风,可是要有充分的光线就不容易了。单纯看做移动空间来处理,就只能是这样子了。但如果能引进光线来到这微暗的走动空间,感觉会更好。事实上,移动空间可以因为光线的运用,而赋予这个空间新的居家机能。

引光入各个空间

在一楼宽广的客厅设置螺旋梯。从这里上了二楼,楼梯口附近通往阳台之间只有一个玻璃门作为采光用,光线根本不足。必须再从螺旋梯的上方开一个天窗,由这里将光线导入,以照亮客厅角落。

以收纳柜区隔

同一空间要应付多种用途时,就必须利用一些方法来做区隔。用途不同使用的东西也会不同,所需的东西自然会增加,这时候就要有收纳的空间。壁面的收纳柜毕竟容量有限,为了增加收纳量,只好把脑筋动到区隔空间用的隔间墙来做收纳柜。

居家生活可说是一场与收纳对抗的战争,收纳柜永远不嫌多。若是在居家必有的墙壁装收纳柜,就绝不会造成生活不便。不过,把焦点放在如何增加收纳量,而把收纳柜加高到与天花板等高就顾此失彼了,这样空间被切割开,丧失了应有的宽敞感。应先保有宽敞度,再针对用途将空间区隔开来,才来增加收纳量。把具有隔间功能的收纳柜固定在一个高度,才能真正发挥隔间和收纳兼备的效果。

摘自 《理想的隔间图鉴》   圆神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西葫芦:夏季餐桌上的清新之选
容易沉浸在活动中? 专家:你的心比较健康
“你怎么了?”用同理心聆听孩子的情绪(3)
这9个无心的习惯会偷偷消耗你的能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