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在即 还原送礼真实意义 雪中送炭更重要

人气 742

【大纪元2013年12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伊铃多伦多报导)送礼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古老的习俗,过去是用于感恩神的恩赐。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中较经典、辉煌的一篇。
  
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文化的演变延续至今,送礼几乎渗透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礼多人不怪”,送礼,代表了一个人的体贴与用心。如何把礼物送到恰到好处,让赠者开心,受者舒心,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圣诞节即将来临,一年中最大的送礼旺季到了,各种节日礼物带着送礼者的美好情谊送到对方手中。看到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礼物,打开精美的包装,有的礼物使人喜笑颜开,欢悦、幸福之情涌上心头;也可能有很多是自己不喜欢的,或者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礼物,弃之可惜,留之无用。
  
“来而不往非礼也”,受了礼必须得回礼。面对一大堆礼物,还得煞费苦心的思考如何回礼。有些价格昂贵的礼品,至少也得按同样价值回礼,破费不说,还不一定买到人家喜欢的东西;结果,本是一场皆大欢喜的事变成了烦恼。

节日送礼有智慧

台湾移民游慧珠表示,送礼不是一种经济交换,而是表现对对方的爱。一件理想的礼品对赠送者和接受者来说,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愿望,传递出某种特殊的信息。即亲密的朋友、融洽的邻居、关系密切的亲戚等。
  
游慧珠认为,送礼的最原始意义跟现在是不同的。如果对方对这件礼物有期望,那么送礼就变成了一种礼节。送礼的意义是我想要对方高兴,因为爱对方、喜欢对方,所以用礼物滋养、滋润对方。同样,受礼的人是没有期望的,英文的gift并没有期望的含义。如果受者期望从施者那里得到什么,那么施者也会期望从受者那里得到什么。这样就变成了一种交换,那么礼物也就不再是礼物了。
  
游慧珠说:“在北美有很多需要送礼的日子,生日,周年纪念,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秘书节、孩子的洗礼日、毕业礼、退休、房子装修庆典等,太多了。送礼是我们每天碰到的难题。得体的送礼,恰似无声的使者,通过这一方式把所需表达的情感送到对方,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达到增进友谊、互相关怀。”

送礼在现代人际交往中悄然变化

CCFAX1070 Radio前记者Linda Pope说:“加拿大人的送礼情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10年前,人们普遍重视节日送礼。圣诞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那时,几乎大家都会为节日准备礼物。那时的心态很纯,把有关节日的每一件事都看得很重要,我们会认真的去准备每一件礼物。”
  
Linda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阅历越来越多,对人际关系有更深层的认识,对表面这些物质的东西已经不很看重了,而更看重彼此之间的真诚实意,更在乎彼此陪伴。如听一次音乐会、度假、品尝一顿美食等,认为这些更有价值。
  
Linda谈到,如今物质太丰富了,几乎什么都不缺。节日收到礼品占有太多的空间,又没有多少用途。丢了可惜,放着又不起作用,很浪费。现在在加拿大,25岁以上的成年人,基本上送礼的很少了,他们会把节假日过得更私人化;但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仍然热衷于送礼。因为他们还需要建立人际关系网,为未来的人生打基础。 ◇

=================================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

送礼有许多讲究,费时、费力、费钱、费心思,是否因此干脆把送礼这个形式免掉?游慧珠说,其实不是这样。送礼的习俗能延续到今天,是因为有其丰富的内涵,不可免。但可以找到一些更有意义、更切合实际的方式,把送礼送到更高境界。
  
游慧珠说,人的物质需求从最“基本生活需求”到“奢华”之间相差太远了。当一个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已经充分满足以后,再多的有形物质已经不重要了。
  
“加拿大跟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已经是世界上物质条件很丰富的国家了。尽管现在北美的价值观已经多元化了,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正常,不会以一个人表面的物质拥有量来评判一个人的的社会地位。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也不会从礼品的物质价值来衡量关系的亲密度;甚至现在很多人已经放弃了这种物质上的礼尚往来,而采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彼此的关爱之情。”
  
游慧珠谈到,目前,在富有阶层已经开始流行的一种送礼方式,即过年、过节时,送礼者会以受礼者的名义,一起去给那些穷人、无家可归的人捐赠钱、物。“因为对于这些富裕人士,物质的拥有已经不重要,他们什么都有了,再添置一个东西没有什么意义,最多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社会还有一些穷人,他们是真正对物质还有期盼的人。给他们物质上的馈赠,无疑是雪中送炭。在某种意义上,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

========================

把礼物送到恰到好处

加拿大一位哲学家对于送礼概括了若干种方法:送对方想要的;送对方所需要的;把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送对方;送漂亮的东西;送对方富有想像力东西;送给对方一个不确定的东西;送能使两人关系更亲近的东西(如戒指);送对方最不喜欢的东西;送给对方一个最后的礼物;把自己呈现给对方(对人有诚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对方。
  
游慧珠说,“送礼是一门学问。我不喜欢的东西绝不会送给人家;可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又不代表别人喜欢。”华人都有上门做客一定要带一件礼物的习惯。今天到A家带一件礼物,如果A不喜欢,下次B家请吃饭,A就把这个礼物转送到B家。如果B同样不喜欢,那就“头痛”了,要么把这个礼物继续转送到下一家,要么就弃之如垃圾。如此一来,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浪费,花费了时间、金钱,更重要的是扭曲了送礼的意义,使人们厌恶送礼,最后导致送礼者麻木,受礼者同样麻木,这样的礼还不如不送。
  
游慧珠认为:“最好的礼品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富有意义或耐人寻味的小礼品。赠送一份对方最喜欢、最重要的礼物,他/她就会乐意接受,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使礼物的价值得以实现。
  
“我送给别人的东西一定是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但不一定用钱来衡量,如自己制造的卡片。只是现代人不是这样,一切以钱为标准。如果送的东西用他们的标准不值钱,就不感兴趣。”
  
游慧珠说,不管怎样,日常送礼要用心,对于要送礼的对象要区别对待,如家人、朋友或邻居。加上诚意和用心,定能选到合适的礼物送对方。

========================
送错礼费力不讨好

游慧珠谈到,许多人有上门做客要带一个礼物的习惯,有些人随随便便买个东西应付了事。游慧珠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送礼是一个重要的事情,这并不是说要花很多钱。送对了皆大欢喜,送错了费力不讨好。
  
游慧珠说最近刚好收到一位朋友送来一瓶3合一咖啡。她本人不喝咖啡;她的先生只喝现磨的新鲜咖啡。于是这瓶3合一咖啡就成了一个负担,送给别人又怕别人不喜欢,留下来又用不上,不知如何处置。
  
游慧珠认为,要想送礼恰到好处,平时要多关注对方的生活,知道他/她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最基本的是要入乡随俗,对于生活的环境,送礼的普通常识要有所了解。
  
她说,在北美,最常见的是请吃饭,如果空手上门吃饭是不合适的。最普通的做法是带一瓶酒。酒的价钱并不一定要很贵,几块钱至10几块钱就行。最好能事先了解一下吃饭时的食品,再根据食品特点选择送什么酒。一般情况是红肉送红酒,白肉送白酒。
  
游慧珠认为,给家人送礼需要讲究。圣诞节她给孩子们送礼基本上采用中国式的,给现金让他们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知道他们很想要某种东西,但是很贵,自己买不起。父母就利用过年过节的机会,补贴他们一下。
  
游慧珠说,至于跟20、30岁的侄子辈之间,由于年龄的差异,已经很难有共同点。他们想要什么很难知道,买的礼物他们不一定喜欢。再说,大家什么都不缺,也就免了这个礼。有时间的话大家一起吃顿饭,热闹一下就行了。

(责任编辑:岳怡) ◇

相关新闻
如何对待圣诞礼物﹖
韩国美食三绝
韩国美食三绝 人气 30
四种爱不得的男人
李鸣之中秋感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