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允许地方债借新还旧 政府将陷债务深渊

人气 8

【大纪元2014年01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近日,中共审计署公布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达20.69万亿元。2013年的最后一天,中共发改委发出消息称允许地方融资平台以举借新债的方式偿还旧债。不断滚动的越来越大的债务也将使政府陷入债务的深渊,最后将由所有纳税人买单。

借新还旧令债务越滚越大

中共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共政府债务总额(包括政府担保的或有债务)为30.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17.9万亿元(与2010年底的10.7万亿元相比有明显增长),中央政府债务总额为12.4万亿元。

无论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还是政府或有债务,银行贷款融资的占比均是绝大多数,尤其是在两类或有债务中,银行贷款融资的占比分别超过70%和60%。由于或有债务并无财政资金兜底,如此大体量的债务聚集在银行体系,一旦发生违约,很可能造成区域性金融风险。

一旦发生债务违约,银行业在这个情况下受到的冲击较大。一方面,为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中共央行今年货币政策会持续偏紧,这就给本来流动性紧张的银行施加了更大压力。

在银行业意识到风险缩紧放贷后,中共当局也意识到地方债的偿还问题。2013年的最后一天,中共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允许平台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用于“借新还旧”。

其中包括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加大债务重组力度。此外,因平台公司项目建设资金出现缺口,无法完工实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可考虑允许这些平台公司发行适度规模的新债,募集资金用于“借新还旧”和未完工的项目建设。

有分析称,发改委释放出的信号意味着城投债违约警报似乎暂时解除,用低成本的债券逐渐替换高成本的融资计划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在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中共当局在为地方开后门。

据大陆《第一财经日报》1月2日报导,事实上为避免已经上马的“基建”项目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地方融资平台去年上半年以来一直在通过各种办法募集资金,包括通过子公司滚动发行“理财产品”吸纳投资,甚至通过私人渠道在香港等地募资,资金成本一度高达20%左右。

一位专门研究城投债的分析人士表示,谁也不能说出“高利短期债务”的大致规模,这个领域基本上是灰暗的,包括一些高利贷或者是违规发行的理财产品、私募债还有信托等,但很多类似于庞氏的结构,就是持续滚动高息发行,很难确定一个时间节点上的数据,而且本身也具有隐蔽和一事一例的性质。

债务危机将政府拖入深渊 纳税人为此买单

自从中共政府在2008年底推出规模达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以来,导致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其弊端凸显。并且不断攀昇的债务负担以及杠杆率引得市场的担忧情绪不断加重。

而2014年为偿债高峰期,债务高企产生的危机将政府拖入深渊。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21.89%,达23826.39万亿元。2015年~2016年地方债务到期比重则分别为17.06%和11.58%,未来三年需偿还近一半,偿债压力不可谓不大。

与此同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有更多城投债将在今年到期。中信建设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5日,存量城投债余额在22798亿元,兑付期限一直延续到2028年。按照到期时间推算,存量城投债本金偿还集中在2014年~2020年,其中2014年是第一个小高峰,偿还本金金额达到2647亿元。

由于中共体制原因,中国没有地方政府破产机制,对于越来越大的地方债务,中央也不会为此兜底。因而为避免出现大规模支付危机,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主要方式包括:预算安排、债务展期、出售资产。

其中预算安排中,财税改革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主要还得依靠土地财政;债务展期要靠资金池运作,地方政府实际通过融资平台形成资金池,借新还旧填补资金缺口;再有就是出售由地方债务形成大量基础设施基础资产。

债务的最后买单者仍然是纳税人,出售资产就是卖掉公共财产,如果增加印钞,则是收取通货膨胀税。而继续维持高房价,目的就是维持高地价,就是通过掠夺居民财富来获取土地转让收入,购房人实际成为政府债务的买单者。

名词解释:

或有债务:或有债务是指债务产生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说已经产生了,只是金额没最后确定下来。它是要在报表中填列的。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地方债新高近28万亿 中央为地方开后门饮鸩止渴
中国经济危机初现 钱荒导致系统性风险增大
外媒:地方债惊人高筑恐掀违约狂潮 致经济严重衰退
【陈思敏】中国钱荒债多千千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