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

情绪习惯:总是被抛弃的感情习惯

因为这种反复的人际关系惯性而苦恼的人,还有另一位病患江妍希。当她敞开心胸和别人交往时,就会开始担心:“这个人会不会离我而去?他会不会抛弃我?”这种担心是有原因的,因为过去曾有许多人离她而去。

她十岁的时候,因为母亲外遇,父母离异。对当时年纪还小的她来说,很难接受被母亲抛弃的事实。这件事情在她的心中留下很深的伤痕。

之后发生过好几次挚友和男友离开她的情况,于是,她已经习惯了这种被抛弃的人际关系模式。她最近才和男友分手,原因是男友受不了她的个性,打算结束与她的这段感情。也许妍希就和前面提过的智恩一样,为了维持自己熟悉的感情习惯,于是选择了会抛弃自己的对象。

即使她选择了会留在自己身边的男性类型,最后可能还是会做出让对方不得不离开的举动。她常常因为害怕对方会离开自己,不知不觉中变得紧张兮兮,经常打电话查勤,对小事更是疑神疑鬼。

为了确认对方的爱,想要把对方留在身边所做的行为,只会带来反效果,让对方感到难以忍受,最后导致分手,而本人却不知道怎么回事。当她下次遇见新的对象时,只会变本加厉,更想紧紧抓住对方,最后落入猜忌的恶性循环,也就让疑心的习惯更加深化。

从这样的例子可以知道,我们一直重复着惯性的人际关系模式。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本身都没有察觉,即使知道了,大部分的人也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某些人际关系惯性会带来极大的折磨。例如追求会带给自己伤害的人,做出过分的行为,让对方伤害自己,也就是像智恩和妍希的情况。

认知行为治疗学家杰弗里.E.杨博士将这种反复而具破坏性的行为模式称为“生命的陷阱”,这是来自他小时候的重复经验。他提到的“陷阱”和我认为的“惯性”是一脉相连的。我们在无意识中会寻找自己熟悉的类型作为交往对象,即使知道对方会带来痛苦。@

摘自 《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 方智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