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2014是中共凶险年 将现重大变局

人气 1

【大纪元2014年02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张顿综合报导)犹如中共动荡的政局,中国经济也是危机四伏:地方债规模巨大、年底钱荒再现、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面临破裂、银行面临破产等。日前,外媒纷纷刊文称,2014年中共将无可避免要面对的一连串危机,是中共的凶年,2014中国经济将现重大变局,或导致的前所未有的动荡。

港媒:2014年是中共凶年

香港《前哨》月刊2月号刊文表示,2014年,中共当局将无可避免地要面对一连串祸根深种、潜伏多年的危机:

一、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无法持续,触发超高通胀和滞胀;

二、房地产泡沫爆破、债务堆积如山的地方政府濒临破产;

三、理财产品、影子银行、高风险投机活动触发信贷泡沫爆破;

四、产能过剩行业大面积崩溃,导致银行坏账咸升;

五、企业跑路潮、倒闭潮加上延迟退休(养老保险金缺口高达18.3万亿,政府违约赖账),失业率大幅攀升等。

不仅港媒不看好中国经济,而且英媒、美媒、德媒等,及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也纷纷看衰中国经济。

英媒:2014中国经济将现重大变局

1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我为何不看好今年中国经济?》评论文章。文章分析,2014年中国经济与往年有什么不同?最核心的一点是,2014年将是中国经济旧运行逻辑破裂、新模式将立未立的转折性年代。需要观察的不仅是经济增速的可能下滑,更加重要的是旧模式的破裂方式,以及在这一重大变局过程之中,将导致的前所未有的动荡。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既有模式的不可维持性已经逐渐明朗,然而中国当前的经济态势仍然是在旧模式上狂奔,并且正在日益接近其破裂点。

1月29日,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新兴市场部主管鲁吉•夏尔马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2014年新兴市场的最大危机将是中国的债务阴云。

夏尔马称,最近,有研究发现了一个叫做“信贷扩张差额”(credit gap)的现象,也就是最近五年私有部门信贷占经济产值比例的增长值,是预示一场金融危机迫在眼前的最可靠信号。在中国,自2008年以来这一数字足足扩大了71个百分点,导致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上升至230%。

在中国之前出现的那33个最极端信贷狂欢的湮灭表明,中国正面临重大风险,至少是经济有可能显着放缓。

美媒:影响2014年中国经济的五大晴雨表

美媒《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13年12月27日报导称,中共的地方债、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钱荒、产能过剩和高房价,已成为影响2014年中国经济改革的五大晴雨表。

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在2013年12月5日估计,中国各层级政府的债务总额在25万亿元到30万亿元,约占GDP的60%左右,其中不包括社保体系资金的缺口。

报导称,12 月18日开始,中国银行业上演年内第二次“钱荒”,银行间市场短期拆息利率飙升至下半年新高。24日,中共央行再次开闸,以4.1%的中标利率“放水”29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

文章称,中共央行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不愿意让银行破产,但另一方面释放流动性资金,可能会继续推升大陆房地产泡沫。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金融业危机已经暴露无疑,大陆银行业可能面临破产威胁。

文章还称,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变数是房地产市场。大规模的建设热潮以及房价持续多年的两位数涨幅已经令购房成为许多中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且引发了有关房地产泡沫的担忧。

陆媒《观点地产网》12月29日报导了题为《做好房地产泡沫破裂准备 一旦破灭将不可收拾》的文章,凸显了中共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危机。

德媒: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中国面临巨大危险

《德国之声》中文网2013年12月31日讯报导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欠银行的钱是天文数字。许多西方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危险,对于世界经济来说,中国不是一个安全港。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实施了史上最大手笔的救市计划。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付出的代价也日益明显。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德媒《焦点周刊》也称:“中共国家审计署在周一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发出警告:中国的地方政府的债务已飙升到意想不到的高度。规模如此巨大,可能会危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到2013年年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的债务达到约18万亿元人民币。”

报导称,2008年,中共政府为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投入约合5千亿欧元的救市金,是中国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一笔刺激经济投资 。虽然成功地减少了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但是巨额贷款的发放使地方政府陷入债务深渊。

(责任编辑:肖笙)

相关新闻
德媒: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中国面临巨大危险
任有财: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  宏观颓势延续危机将至
中共财政副部长承认中国经济难以为继
上海股市连坠四年 去年跌6.75%亚洲垫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