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2014是中共凶險年 將現重大變局

人氣 1

【大紀元2014年0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頓綜合報導)猶如中共動盪的政局,中國經濟也是危機四伏:地方債規模巨大、年底錢荒再現、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面臨破裂、銀行面臨破產等。日前,外媒紛紛刊文稱,2014年中共將無可避免要面對的一連串危機,是中共的凶年,2014中國經濟將現重大變局,或導致的前所未有的動盪。

港媒:2014年是中共凶年

香港《前哨》月刊2月號刊文表示,2014年,中共當局將無可避免地要面對一連串禍根深種、潛伏多年的危機:

一、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無法持續,觸發超高通脹和滯脹;

二、房地產泡沫爆破、債務堆積如山的地方政府瀕臨破產;

三、理財產品、影子銀行、高風險投機活動觸發信貸泡沫爆破;

四、產能過剩行業大面積崩潰,導致銀行壞賬鹹升;

五、企業跑路潮、倒閉潮加上延遲退休(養老保險金缺口高達18.3萬億,政府違約賴賬),失業率大幅攀升等。

不僅港媒不看好中國經濟,而且英媒、美媒、德媒等,及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也紛紛看衰中國經濟。

英媒:2014中國經濟將現重大變局

1月16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我為何不看好今年中國經濟?》評論文章。文章分析,2014年中國經濟與往年有甚麼不同?最核心的一點是,2014年將是中國經濟舊運行邏輯破裂、新模式將立未立的轉折性年代。需要觀察的不僅是經濟增速的可能下滑,更加重要的是舊模式的破裂方式,以及在這一重大變局過程之中,將導致的前所未有的動盪。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既有模式的不可維持性已經逐漸明朗,然而中國當前的經濟態勢仍然是在舊模式上狂奔,並且正在日益接近其破裂點。

1月29日,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部主管魯吉•夏爾馬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2014年新興市場的最大危機將是中國的債務陰雲。

夏爾馬稱,最近,有研究發現了一個叫做「信貸擴張差額」(credit gap)的現象,也就是最近五年私有部門信貸占經濟產值比例的增長值,是預示一場金融危機迫在眼前的最可靠信號。在中國,自2008年以來這一數字足足擴大了71個百分點,導致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上升至230%。

在中國之前出現的那33個最極端信貸狂歡的湮滅表明,中國正面臨重大風險,至少是經濟有可能顯著放緩。

美媒:影響2014年中國經濟的五大晴雨表

美媒《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13年12月27日報導稱,中共的地方債、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錢荒、產能過剩和高房價,已成為影響2014年中國經濟改革的五大晴雨表。

據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在2013年12月5日估計,中國各層級政府的債務總額在25萬億元到30萬億元,約占GDP的60%左右,其中不包括社保體系資金的缺口。

報導稱,12 月18日開始,中國銀行業上演年內第二次「錢荒」,銀行間市場短期拆息利率飆升至下半年新高。24日,中共央行再次開閘,以4.1%的中標利率「放水」29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公開市場操作。

文章稱,中共央行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不願意讓銀行破產,但另一方面釋放流動性資金,可能會繼續推升大陸房地產泡沫。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金融業危機已經暴露無疑,大陸銀行業可能面臨破產威脅。

文章還稱,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變數是房地產市場。大規模的建設熱潮以及房價持續多年的兩位數漲幅已經令購房成為許多中國人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且引發了有關房地產泡沫的擔憂。

陸媒《觀點地產網》12月29日報導了題為《做好房地產泡沫破裂準備 一旦破滅將不可收拾》的文章,凸顯了中共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危機。

德媒:地方政府債台高築 中國面臨巨大危險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3年12月31日訊報導稱,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欠銀行的錢是天文數字。許多西方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蘊藏著巨大的危險,對於世界經濟來說,中國不是一個安全港。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政府實施了史上最大手筆的救市計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所付出的代價也日益明顯。地方政府債台高築。

德媒《焦點週刊》也稱:「中共國家審計署在週一發佈的調查報告中發出警告:中國的地方政府的債務已飆升到意想不到的高度。規模如此巨大,可能會危及中國的經濟發展。到2013年年中,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地方政府的債務達到約18萬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2008年,中共政府為減少金融危機的影響投入約合5千億歐元的救市金,是中國有史以來數額最大的一筆刺激經濟投資 。雖然成功地減少了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但是巨額貸款的發放使地方政府陷入債務深淵。

(責任編輯:肖笙)

相關新聞
德媒:地方政府債台高築 中國面臨巨大危險
任有財:2014年中國經濟展望  宏觀頹勢延續危機將至
中共財政副部長承認中國經濟難以為繼
上海股市連墜四年 去年跌6.75%亞洲墊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