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足够好的育儿”

温婧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01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温婧编译报导)这不是又一篇关于育儿方法的文章。我觉得大多数澳洲中产阶级家庭对育儿一事太过紧张,而且还利用它让妇女感到另一种愧疚。这篇文章探讨的是如何做到“足够好的育儿”,不以完美为目标;如何从令人窒息的担忧中解脱出来,真正触及育儿的核心。这篇文章也关系孩子未来的精神健康。

作为一名家长,你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相对来说非常容易做到。你只要在一半的时间中做到它,就可以令它发挥效用。那就是在需要的时候为孩子提供感情支持。

卡尔(Fiona Carr)为慈善社(Benevolent Society)管理一个名为“光明未来计划”(Brighter Futures Program)的项目,与一些高危家庭合作。这些家庭存在诸如精神疾病、贫穷、家庭暴力或滥用药物等问题。为这类家庭设计的育儿项目不注重使用快闪记忆卡或全脑刺激开发方法,他们甚至不专注于私校与公办学校,纪律策略或超时。他们专注在一段时间,注重家长与孩子在一起情感交流的时刻。

另一个名为“安全循环”的项目致力于教家长如何与他们的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教家长如何在孩子需要时变得有空。如需要甚至可以教家长如何与他们的幼儿一起坐在地上,与幼儿一起交流感情的唯一要求是,家长应该在亲子关系中成为更大、更强、更友善和更聪明的一方。对于那些像我一样从未觉得自己聪明的家长,不要对最后这一小点担忧。我们不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只需要尝试理解孩子的情绪。

卡尔说,孩子们经常被太多的情感淹没——大多数时候是生气、悲伤、害怕、好奇和羞愧这些情绪。家长们不一定总是有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情绪的方法,但是家长需要呆在孩子身边,学习和理解孩子的困扰,这就足以了。“我们所谈到的做一个足够好的家长的意思就是,你不需要是一个完美的理想大师,你只需要呆在孩子的世界里,为他们提供感情支持。”

慈善社发现,帮助这些脆弱的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改善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家长的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卡尔说,这对于所有家长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各种事物造成人们做事时高度分心、工作中还要完成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任务、生活紧张。她说我们都需要花一些时间和我们的孩子培养关系,不要对进入孩子的感情世界感到紧张或害怕。

如果你不相信这种方法,或者觉得你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一直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感情状态,请不要害怕。这个项目的幕后理论家说你只需要花一半的时间就能使这种方法发挥高效。

“安全循环”的想法出自于依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婴儿需要与至少一个照顾者建立关系。这样的照顾者就成为了一个安全基础,孩子在这个基础上探索世界。研究发现即使是最敏感的照顾者也只有一半的时间能正确处理孩子的情绪。众所周知,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富有同情心、更自信、自尊,与家长以及同龄人的关系更好、入学准备也更好。与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相比,他们更有能力有效控制自己的情感。

这一看似显而易见却很少被充分阐释的概念的创始人是霍夫曼(Kent Hoffman)、库珀(Glen Cooper)以及鲍威尔(Bert Powell)。他们的研究都是在无家可归者的避难所、学前班、监狱、保护服务中做的。他们为受过性侵害的孩子和高危家庭培养家长、教师以及康复师。其研究从各方面都表明安全依附的重要性。他们花了30年的时间,将研究成果转换成可执行的家庭培训计划。“安全循环”项目现已被慈善社及其它类似组织在全世界使用。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用光所有时间,用尽一切方法——威胁、贿赂、书籍、超级保姆、没收电脑——与孩子周旋。但最终他们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是确保孩子的安全可靠。家长需要成为安全基础,通过这个基础,孩子们可以探索世界,并且有一个安全的港湾可以回来(直到他们长到30岁,并且真的不再需要这个安全的港湾为止。)

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弱点,但是都需要培养孩子学习亲近和交流情感的能力。当我们需要在巨大的压力下把每一件事做好时,当家长们觉得需要新技能、策略、理念,甚至一个博士生来帮助他们育儿时,卡尔说最重要的就是“放轻松、融入当前的时刻”。

研究表明最会提供情感支持的家长,也能很好的调节自身情绪。如果我们学会接受自我,就能更容易地为他人提供情感成长的基础。

责任编辑:瑞木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些家长总是埋怨说:“我们对孩子的爱比海深,可为什么孩子却视而不见呢?”可是,你知道吗,孩子向你表达爱意时,却也被你的爱拒绝了。
  • 近期儿童的自杀比例和青少年忧郁人口有增加的趋势,儿童福利联盟代执行长王育敏指出,其实这都来自于童年时期烦恼的潜伏和累积,这已打破儿童是“无忧无虑”的印象,社会应该予以重视及关怀。

  •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5—7个月的婴儿就已开始有愤怒、悲伤等情绪活动,3岁时则具备了人类的一切基本情感,如羞辱、忧虑、伤心、悲痛、消沈、激动等。随着心理科学研究的进步,许多专家注意到,“智商”从某种程度上实际已失去预测儿童素质的“权威性”。而“情绪智力”则是决定孩子今后能否成就事业的“核心”要素。
  • 【大纪元10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二十六日电)为了增进寄养家庭与寄养儿童间的情感交流,及鼓励寄养儿童,台北县家扶中心今天在金山高中举办寄养家庭联谊暨奖助学金颁奖典礼,特别设立学业进步奖及行为进步奖等,以鼓励学业成绩达不到标准,但其它方面却仍值得鼓励的寄养学童,藉得奖重拾自信与自尊。
  • 桃园县北区早期疗育社区资源中心,7月5日带领近百位桃园地区的早疗家庭成员,到小人国进行一日游活动,藉由现场老师与志工等人的协助,让家长能够在安心的氛围中与孩子一同玩乐,安排小小世界大冒险的亲子闯关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找出园区内特定游乐设施,并鼓励孩子向早资中心工作人员完整说出“通关密语”,借此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家长具备更主动的亲职教养能力,并与共同参与的其他家长进行情感交流。
  • 如何做个好父母?这是天下父母都会常常问自己的问题。宝宝在呱呱坠地到来的时候可不会像电器产品那样带来附送的操作保养说明书。您尽可以读遍育儿书籍,和所有遇到的母亲求教探讨,也不一定能够把如何做个好父母的诀窍全部了然于胸。但是,在常常提醒自己身为父母应该这样那样做的同时,千万别忘记以下6点切忌事项。
  • 苗栗县府推动“好书快乐送”,鼓励家长陪伴孩子共读好书,建立孩子与家人的亲密关系;“育儿宝典”与“共读绘本”好书相送,10日上午“苗栗0~3 守护孩子 幸福相伴”赠书活动起跑。
  • (大纪元记者冯霁月编译报导)为什么与孩子争吵会让他得势?当你习惯与孩子争吵时,他就会逐渐认为与你是平辈人并有权向你挑战。这钟情况很麻烦,因为孩子没有意识到他的感觉是不切实际的。他越是认为自己强大(和通过挑衅行为得到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愿意用争吵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大纪元记者夏晓言综合报导)最近,大陆媒体报导,沈阳有一位母亲,因担心女儿在优越的环境中被宠坏,在孩子刚上小学四年级时对她说:我不是你亲妈。女儿得知“真相”后变了一个人……13年后的今天,这位母亲“自豪”地说,是她当年的欺骗,为女儿带来了“幸福”的果实——找到一份好工作,嫁了一个好老公。
  • (大纪元记者伊铃多伦多报导)亲子关系不顺畅一直是华裔父母不解的心结。许多人离开熟悉国土,放下优越、稳定的生活,来到新的环境,一切从零开始。所有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健康成长。然而,事与愿为,他们不但没有如父母期待的那样出色成长,甚至叛逆,与父母期望相反;严重的表现对父母厌烦,与父母疏远;亲子关系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孩子痛苦,家长们更是烦恼不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