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竹盛:制度密室中的人性

人气 4
标签: , ,

【大纪元2015年05月20日讯】这些年,无下限秀底线的事情越来越多。“官太太”在医院里二话不说,就能从挎着淑女包的端庄模样,瞬间变成手持雨伞追打护士的泼妇;看起来天真可爱的十岁女孩,电梯们一闭,就化身蛇蝎一般摔打幼童的恶人;看着慈祥、可怜楚楚的老人,竟然咬定好心扶人者就是撞到自己的人,逼得百口莫辩的老实农民跳水自杀。

同样的事情,有做的好看,也有做的不好看的;同样的话,有中听的说法,也有不中听的说法。现在的中国,很多领域的很多人尽管挑不好看的做法去做事,尽管挑不中听的说法去说话。中国人本来一向是讲合情合理的。讲情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做人做事不仅自己要面子,也会给别人留面子。但现在就像费孝通在回忆师友时说,“我们这一代还要面子,要在别人眼里做个好人,所以很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但是下一代人要不要面子已经是一个问题了。”

一个相互给面子的社会是怎么形成的?有一个未经考证的典故很有意思。很早以前,一个村落里的经常发生盗窃,但是又无法准确找出窃贼,最后只好用全村投票的方式进行,被选出来的人就会被驱逐出村。结果每次发生盗窃,得票最高的往往是村子里和大家处不好的人。长此以往,村民们为了防止自己被“选举”为小偷,就开始一项礼仪竞争——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你鞠躬九十度,我就鞠躬一百度,直到腰再也下不去为止。这个传统便一直流传下来,造就了一个彬彬有礼的民族。

当然,表面友好未必等于内心真诚,然而伪善令人厌恶,但至少比赤裸裸的猥琐和残暴令人感到舒服。甚至可以说,虚伪具有教化人的力量,因为据说心理学家大多同意,行为上的伪装最终会形成心理上的效果。一个人伪装成好人,久而久之,就真的变成好人了;反之一个好人放在狱卒的位置上,不多久就变成残暴,冷酷无情的人。

这就是制度对人性的选择作用。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人性。比如,这些年来,在维稳思维的主导下,有司解决一些纠纷时,并不以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为基本原则,反而是本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态度,这使得会“闹腾”的人反而得到了正面激励,长此以往,老实人和正派人反而被瞧不起。

电影中有一种类型片叫做密室电影,主要展现人性在密闭空间的惊人转变。有一部密室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平素举止优雅的上层人士,正在其乐融融的聚会中,一场突发事件把他们封闭在了宴会厅中。这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很快就变得面目狰狞,所有的人性之恶都爆发出来了。

一个社会也可能形成类似的制度密室,在这其中,人们赤裸裸地炫耀权力,赤裸裸地展现暴力,赤裸裸地撒泼捣乱,赤裸裸地造假撒谎……连矫饰和虚伪一下的念头都没有。什么样的制度会构成密室?以前的人总说,山水有相逢,意思是人生际遇是一种开放的结构,有因有果,循环不断,因此做人做事不能太绝。假如滥权者总能稳坐权位,违法者常常成为获益者,无赖成了能人,本来开放轮回的结构就成了封闭的系统,面子掉了一地,无人稀罕。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廖保平:笑看金笼养鸟窝里斗
宋胜利:不是人不行,是制度不行
郎遥远:讲真话的制度比任何改革都紧要
《马三家来信》连载18:第3章 专管(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