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先生暂还婆婆 老飞官陪母入住安养院

font print 人气: 16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02月13日讯】(中央社)“妈,我是坚志”,75岁前飞官陈坚志为照顾逐渐失能的老母,伴随一生的发妻决定将老公暂时还给婆婆,让先生随母亲搬入安养院、日夜随侍,决定陪老妈妈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曾任飞官的陈坚志,举手投足间,若不是自曝已经75岁,光凭壮硕外表、中气十足的语调,及娴熟手上Ipad平板电脑的各项功能,难以发现他早已来到古稀之年。

有别于其他长者,他最想谈的不是成就、不是成功,而是想与青年分享生命过程中,任何失败的原因。从军27年、上校退伍的他,因个性使然,从不认为军旅生活中有多大成就,但“娶对老婆”、“成功栽培女儿”及“陪妈妈入住养老院”,是他最骄傲的3件事。

世界上的暂别,如果碰到乱世,就是永别。陈坚志的母亲高龄89岁,那一个世代的长者,往往与“1949”脱离不了关系,随着国民党撤退来台,在生活最艰困时仍挺直腰杆,撑起这个家庭的生计,但随着身体逐渐老化、儿孙成家立业,陈坚志面临着该如何照顾母亲的难题。

陈坚志说,母亲早已习惯原居住的环境,若让子女轮流接去照顾,对老母也是一种折磨;如果接来自家就近陪伴,又必须面临婆媳之间的窘境,因此萌生“与妈妈一起住进养老院”的念头。

“可以暂时把你的老公还给我妈妈吗?”,获得妻子同意后的他,与老母搬进距离自家车程不到10分钟的翠柏新村老人安养中心,为顾及老婆心情,仍坚持每天开车回家用餐,甚至一有空闲,还会下山观赏电影、泡汤,成功的在母亲与妻子之间取得完美平衡。

陈坚志说,我们这一代早已懂得如何去照顾自己,但也有义务去照顾不懂如何终老的上一代;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并无太大成就,最值得骄傲、也最想与青年分享的,就是娶到一个愿意与你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的好老婆。

台湾高龄化政策暨发展协会即将举办全台第一个“亲爱的,我老了”熟龄体验特展,从300人中海选出42名最具正面意义的长者,将在3月25日于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化身“人身导览员”,与青年面对面对谈,分享人生故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本“朝日新闻”报导,日本岛根县滨田市4月起,对于从县外迁入的单亲家庭,将给钱供车,条件是这家庭迁入后,单亲的父亲或母亲须从事照护的工作。
  • 行政院经建会2006~2051年人口推估结果,台湾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在2018年超过14%,已达联合国高龄社会(Aged Society)标准。11年后(2026)长照需求人数将高达107万人,代表超过百万家庭会受到影响。
  • 行政院长毛治国今天表示,台湾工作人口每年约减少15万到20万人,因应人口老化,外国企业有让高龄员工退职后半薪留任的做法,这是可以研议规划的方向。
  • 因应台湾将迈入高龄社会,卫福部25日向行政院提出“高龄社会白皮书规划”报告,为高龄者全照顾政策提出初步规划架构,未来部会将以建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为核心制定银发产业政策,希望藉由政府与民间力量协力,达成四项目标,并促成银发产业发展的环境与商机。
  • 据卫生福利部统计,2014年身心障碍类别中,因罕见疾病致身心功能障碍者,30岁以下占比高达68%,相较总体身心障碍同年龄层的统计,平均高出6倍。罕见疾病不分年龄,且有偏年轻的趋势,其医疗费用每年约46万元,是一般疾病的18倍。
  •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今天公布的报告,全球有超过半数的年长者缺乏取得长期照护的途径,谴责人口快速高龄化面临的可悲局面。
  • 台湾迈入高龄、少子社会,中市推出“托育一条龙”,再规划“托老一条龙”,希望设计完整的托老照顾体系,及早因应未来10年台中老年人口飙破45万恐面临的各项困境。市长林佳龙表示,老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的资产,“托老一条龙”不是单纯的补助,而是以社会投资理论建立投资循环机制,盼同时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多赢发展。
  • 高龄友善健康照护机构,苗栗县18乡镇市卫生所全数通过认证,为全国第一全数通过之县市,卫福部国民健康署署长邱淑媞肯定苗栗县对友善长者的重视与努力;希望透过产、官、学、民等部门的努力,及早规划与营造适合高龄长者居住的环境,以完善各项敬老、尊老的作为,让长者能“活跃老化”及“在地老化”。
  • 台湾步入高龄社会,银发照护出现缺口,卫生福利部台中医院筹备兴建长照大楼多年,13日正式动土。新大楼位柳川畔、环境宜人,市长林佳龙前往剪彩表示,盼未来吸引更多养生、养老产业进驻,为中区活化带来新契机。
  • (大纪元台北工商讯)根据国际信评机构“穆迪”最新报告预测,到2020年为止,将有13国达到“超高龄社会”标准;2030年,就有34国达标(国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达20%)。人口老化快速,加上医护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全世界健康医疗体系正值转型期,逐渐从到院照护转为远端医疗照护,以及疾病预防、预警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