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分析:教育体制使然

人气 4982

【大纪元2018年05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易如采访报导)中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共官方日前披露,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800万。而随着逐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拥有高学历的毕业生也出现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评论认为,源于苏联模式的教育体制是造成这一切现象的根源。

大学毕业生就业为何难

中共官方媒体报导,2018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820万人。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在2000年首次突破100万,随着逐年递增,从2000年至今年,这一数字已翻了8倍。今年高校毕业季即将来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白未寒(化名)是去年济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白未寒告诉大纪元记者,她现在刚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还在实习阶段。她说,在大城市里找工作是很难,特别是她就读的土木工程专业很难找到工作。

“找工作不好找,学这个专业的人太多,我之前面试了好几家公司,后来回到老家济南章丘才找到现在这个合适的工作。”白未寒说。

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元华分析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他对大纪元说,“一是每年毕业人数越来越多,而市场并没有这么多职位提供给学生,这是一个矛盾;再有,大学生所学非所用,就是学校一味地扩招,不是按市场需求来培养学生,造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李元华认为,上述两个原因都跟中国的教育体制相关联。他说,中共将高等教育产业化,把培养人才的学校、高等学府作为一个挣钱的工具,“很多学校贷款扩大规模进行扩招,然后把一些专业的名字写得很好听、把毕业的蓝图也说得很好听,但实际上,师资、教育设备、专业设置,包括课程的安排上没有什么考虑,都有问题,而只是把学生招进来、把学费收了。所以,为挣钱去扩大教育规模的时候,就造成现在这个矛盾。”

李元华说,中国教育体制与社会脱节的根源来自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

“1949年后,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课程设置的理念源于苏联,不鼓励学校改革试验,而且教育体制里管得严,控制也很严,所以校办自主权有限,而且没有热情投入大的精力去完善这种教育模式,只是把国外的学科专业的名称拿过来,但核心实质并没有按照现代教育的理念去设计,或完成教育。”

李元华认为,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高校迅猛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脱节,“一方面是人数的过剩,其次,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差,所以,他们培养的学生并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清华毕业生当保安

《三湘都市报》报导,1991年以长沙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晓勇,1996年毕业后,由于找不到一份与他专业有关的工作,2013年到长沙的一个小区当了保安。如今,他完全脱离当年大学所学,成为某市场物管客户部主任。

同是生物科技专业毕业的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怀海鹰博士对大纪元表示,“做保安,大材小用了。清华好多专业要读5年,学得很艰苦,要求也很严。”

怀海鹰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想学生物,“像北大清华都挤破头了,好多省份只有前几名才能进去的,所以这个做保安,反差是蛮大的,那完全是人才浪费。”

而对于造成人才浪费的原因,怀海鹰认为,症结还是在中共所谓的教育改革搞扩招,一年几百万的大学招生,“这根本不是按需来招人,它是跟着国外学,所谓的跟世界接轨,但国内没有那么多科技行业、医药行业、研发单位或大学研究机构,所以就没有地方分配,像我们这个专业的,很多分到农业部、林业部,有的去搞计划生育了,学非所用,就浪费了。”

李元华认为,市场需要应用型人才,但中国大学常年处于研究型的教育模式,没有转型成应用型的适应市场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了这些东西不知道怎么用,在受教育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训练,所以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而找不到工作。”#

责任编辑:李明宇

相关新闻
“靠脸吃饭” 陆大学生整容热背后的辛酸
北京人口“流失” 街头冷清得“吓人”
卢麒元:十万云南边民移民越南说明了什么?
南京街头摆摊 父带19岁女卖韭菜盒引热议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