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崛起背后隐藏社会与经济危机

标签:

【大纪元10月5日讯】(中央社记者黄兆平特稿)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民众的物质生活,比起毛泽东时代的确获得改善。江泽民自一九八九年主政十余年来,中国大陆也俨然成为世界最大新兴市场,吸引无数镁光灯聚焦。但大陆隐藏性经济危机与颠倒的社会问题,更在在考验十六大将上任的领导者,并且冲击中共的政治体制。

中国大陆过去十余年发展市场经济产生的磁吸效应,引起经济社会学者的研究与探讨。藉吸引外资冲高经济成长率,扩大影响力,沿海城市民众平均收入攀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积极争取世博会,大力发展西部区域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每年经济成长率达到﹁保七﹂目标,都羡煞周边邻国甚至欧美大国,不过,在这些荣景背后却存在让中共领导阶层睡不着觉的隐忧。

去年四月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因财政赤字问题,而有﹁赤字总理﹂风波。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今年八月北戴河会议上,更直指中共经济领域存在十大隐患。随着十一月中共十六大来临,江泽民主政十三年的功与过,尤其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实况,势必引起各方探讨。

朱镕基坦承大陆经济面临的困境包括有:行政命令及措施危害经济领域;内需市场持续疲弱;产业结构改变,失业人口增加;农业、农民问题依旧;国有企业改革停滞;资金外流情况严重;银行坏帐、不良资产比例高;证券市场长期缺乏有效管理;党政部门非法设立小金库;以及外债、内债问题多等。

就以失业率而言,随着大陆工业科技化提升,产业结构变化,目前城镇失业人口达三千万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多达八百万人,但乐观估计,每年只能安置四百万人。另外,农村四亿多的剩余劳动力,不但影响农民生活水平,实际上也是中国大陆社会一颗定时炸弹。

同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陆资金外流,每天有二千万元,九十年代中期,每天达到一亿元以上,近几年,每天更高达近十亿元,迄今已有三千亿美元被侵占、挪用及外流。

据悉,大陆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十八以上,四大国有银行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百分之八资本金充足率;刻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年会的北京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说,中共当局已下令各银行,在五年内,把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由现在的百分之二十三降到百分之十五。

美商标准普尔公司预估,目前中国大陆银行不良贷款总值高达四千八百亿美元,需斥资五千一百八十亿元,也就是二○○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藉以打消坏帐到百分之五。

而在财政赤字方面,一九九七年,中共财政赤字为五百二十八亿元,而到二○○二年时,财政赤字高达三千零九十八亿元,如此庞大的财政赤字,令诸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戴园晨及胡少维等大陆学者忧心忡忡。

这些经济及社会问题,如果迟迟无法改变或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与投资意愿,而且还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大陆民众对政府与社会制度的信心和凝聚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建议,中共应充分利用大陆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多方面扩大出口,继续保持出口快速成长,使外贸顺差进一步增长;另外也应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引导中高收入群体向新的消费领域倾斜。

中国大陆经济崛起,令世人瞩目,但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预言:﹁中国十年内将分裂﹂,他不看好大陆,反倒看好南韩,不管论点的准确性有多高,中共不得不面对高经济成长表象下令人担忧的经济与社会冲击,这些都将是十六大无法回避的问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城市乡村收入相差六倍
中国煤炭:生命换来的工业
【纪元专栏】张耀杰:中国经济中的廉价生产与灰色交易
中国经济“畸”迹? 瑞土学者提警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