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文学

孔子传第十七章 祭祀泰山季氏僭礼 爱子早逝仲尼心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6日讯】不久,又发生了季康子祭祀泰山的僭礼事件。

季康子准备前往泰山行祭祀之礼,尚未出发,这消息在鲁国都城已传得沸沸扬扬。孔子派弟子将冉求叫来,神色严肃地对他说:“你不能劝阻此事吗?”冉求回答说不能。孔子十分失望,感叹道:“难道可以说泰山之神还不及林放懂礼,会接受你们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

按照周礼,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季康子以鲁国的一个大夫身份来行此事,孔子认为是严重的僭礼行为。他在这里说泰山之神会不如林放知礼,是因为林放在此前不久刚刚虚心来请教过有关礼的问题。

孔子曾明确自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可以看作是他生命的最后和最高境界。后世儒者认为这是孔子自认为可以为世人立法的一种表述。从孔子归鲁后的种种表现来看,他确实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地。这首先是因为他已基本上看清自己在鲁国所处的政治环境,从而断绝了从政的念头,所以,年纪老迈之后的孔子对鲁哀公、对三桓之类的人物,从根本上不再小心翼翼地顺迎或是避讳什么,一切都可由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去说。对于三桓,他坚持“政者正也”的原则,要求他们起表率作用,在孔子对他们说话的时候,语气是相当强硬的,直指季康子的“欲”、“杀”等不善之举。当然,从三桓方面来说,孔子也不过是位老的贤者而已,让他随心所欲地去说教,不去惹他,姑妄听之任之,反而对自己的名声无损。

就在这一年,孔子在生活中又遭受到一次重大打击:他的独生子孔鲤死去了。

孔鲤早年师从父亲,在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他在家奉养母亲亓官氏。据《曲阜县志》载,鲁哀公曾以币召他出仕,他因看到世道无常,而婉言谢绝。这一年孔子已是69高龄,老年丧子,他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悲痛啊。在弟子们和鲁国官员的帮助下,他忍住伤悲,仍然依礼将儿子葬子,只用内棺而不用椁,将孔鲤葬在亓官氏的墓地一侧。

孔鲤死了,给孔子留下了一个孙子,叫孔,字子思。这也许是年迈的孔子在亲情方面此时所能得到的仅有的一点慰藉了。孔这时还年龄很小,并没有亲随孔子习学受业,长大后从学于孔子弟子曾参。他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中庸》一书相传即出自子思之手。与孔子并称为“孔孟”的战国时期的著名儒家孟轲曾经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发展并融合了子思学说,后人称为思孟学派。

另外,孔子还有一个女儿,孔子将她嫁给了弟子公冶长,这也是许多年以前的事了。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四月,齐国发生了一场内乱,齐国贵族陈恒杀死了齐简公,并拥立齐简公的弟弟骜为国君,称齐平公。陈恒因拥戴新君有功,被任为齐相。这就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陈恒弑君事件。

在一贯以维护礼制、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看来,陈恒以臣弑君是大逆不道。对此,他极为愤慨,认为鲁国应出兵讨伐齐国的乱臣贼子。既然自己在鲁曾位于大夫之列,目下虽早已去职,孔子觉得对这种大事仍应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且他把这件事看得非常郑重。于是,他在沐浴斋戒三日后,上朝拜见鲁哀公。鲁哀公听了孔子的意见,说:“目前齐强鲁弱,怎么有能力去讨伐呢?”孔子坚定地说:“陈恒弑君,有一半百姓不附从他,以鲁国之众加上齐国反对陈恒的那些国人,是可以战胜的。”鲁哀公见孔子如此拘于君臣名分和旧的礼义,实在迂腐得可以,便将他推托给三桓去对付。

于是,71岁高龄的孔子赶到三桓那里,禀明自己的意思,三桓却根本不予理睬。其实,孔子明知会有这种结局,但他出于恪守周礼,才如此做法。遭到三桓拒绝后,孔子再三表明自己的无奈和愚执:“我是因为曾位列大夫的末席,才不敢不尽到自己的职责跑来告诉你们的呀!”以其多年与执政者打交道的经历,孔子明知三桓肯定不听己言,但他已不惧怕可能触怒他们,而是任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孔子傲岸人格的一种体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孔子传第十六章 季氏礼召叶落归根 问政有心夫子直言 (4/15/2002)    
  • 孔子传第十五章 孔子迟暮思归乡 弟子回鲁渐成名 (4/14/2002)    
  • 孔子传第十四章 会叶公夫子自道 道难行隐士歌讽 (4/12/2002)    
  • 大陆迄今仅存的孔子真迹被发现 (4/12/2002)    
  • 孔子传第十三章 居陈国心懮鲁君 困城父不绝弦歌 (4/11/2002)    
  • 孔子传第十二章 见南子出游陪乘 避桓舍车易服 (4/10/2002)    
  • 孔子传第十一章 匡蒲被围多舛难 临河而返赋陬操 (4/7/2002)    
  • 孔子传第十章 遭冷落孔子离鲁 受嫌猜师徒去卫 (4/6/2002)    
  • 孔子传第九章 恪职守事君以礼 尊王道堕除三都 (4/5/2002)    
  • 孔子传第八章 任司寇摄行相事 会夹谷为君取威 (4/4/2002)    
  • 孔子传第七章 回鲁国陪臣乱国政 宰中都孔子显政绩 (4/3/2002)    
  • 孔子传第六章 国政乱孔子赴齐 齐景公执礼问政 (4/2/2002)    
  • 【纪元专栏】张耀杰: 曹禺笔下的农民暴动 (3/15/2002)    
  • 中国烹饪史的发展 (3/15/2002)    
  • 历史故事:孔子审案 (3/14/2002)    
  • 易经与中华饮食 (3/14/2002)    
  • 孔子传第五章 三十而立杏坛设教 洛邑之行问礼老聃 (3/11/2002)    
  • 孔子传第四章 少年磨难多能鄙事 勤于求知立志向学 (3/11/2002)    
  • 孔子传第三章 生值末世礼崩乐坏 少年好礼俎豆礼容 (3/11/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