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上海大陆经济中心之争隐现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7日讯】大陆台商投资由原本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转向大上海地区,包括上海市、昆山、苏州等区,其中昆山更已占台商投资大陆总额十分之一。这种现象内中隐含了大陆近年长江与珠江三角洲对大陆经济中心之争,更代表了两种地域文化思维的角力,而胜负结果将决定大陆未来经济发展格局。

据《中央社》报导,长久以来,上海就一直被认为是大陆的经济首都,但在大陆改革开放前十年,广东取代上海成为大陆的经济新贵,广东货曾把第一品牌的上海货打的落花流水,一位上海张姓民众开玩笑说,他从没想到讲“鸟语”的南蛮之地,竟然会打垮上海人对经济首都的骄傲。

不过,在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急起直追,并在不到十年内,在台商与大陆各地企业间掀起“上海热”,这使原本居于领先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感到不安,最明显的就是广东台商投资开始有转向长江三角洲加码的趋势。

征诸实际,珠江三角洲的兴起得力于两大因素,首先是台港澳地区资金的注入,带动这个地区外贸出口的畅旺,其次,就是珠江三角洲民众的务实文化,不拘泥程序讲求实效的结果,符合出口制造贸易业需要灵活、应变的需求。

随着上海的复苏,珠江三角洲虽然仍持续繁荣,但大陆经济发展的重心与主角戏,却已经换人,这可从大陆网路媒体最新大学毕业生求职选择城市调查中嗅出端倪,虽然深圳薪水较高,但仍有高达八成的毕业生更愿意到北京与上海工作,一改过去大陆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状况。而大陆许多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也发现这样的趋势,所以将中国区总部迁到上海。

事实上,在大陆官方采取以内需市场拉动大陆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下,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将更有机会,因为从地图上看,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影响的纵深,要比珠江三角洲大,而且随着长江沿线广大区域,市场产品战略纵深可以扩及四川的重庆。

此外,决定两个经济圈在未来大陆经济中心的胜败,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因素,那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力,比地理上的优越更重要,这就像隔着海峡的台湾与仅有六百万人口的香港,却控制着大陆十四亿人口的流行娱乐市场一样。

珠江三角洲在中华历史文明的角色,一直属于次要的地位,因此官方管制政策相对宽松,民众更讲求灵活与实效的文化,较不重视程序,有句形容广东民众过马路的顺口溜“绿灯赶快行、黄灯抢着行、红灯绕着行”,这样的文化,最符合在地区经济起飞时期,秩序尚未建立的经济发展,而当时的上海既不知如何面对没有秩序的场面,又无法摆脱旧秩序的格局,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广东人“牛”(发财)起来。

但随着大陆经济改革的深化,外资进入的规模持续加大,市场的法制化、社会环境,就成为最基本的要求,而上海地区过去与洋人杂处、长期接受外国文化影响,理解外资注重的市场法制化与社会环境,这使得长江三角洲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而且近几年连续几项国际性的盛会在上海举行,更突显大陆官方政策对长江三角洲的倾斜,以及这个区域国际化的格局。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所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由于当地社会与法制风险较低、金融贷款较其他地区相对容易,因此取代东南沿海,成为台商投资的新据点,而且也是台商目前最满意的投资地区。

展望新世纪,以上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发展潜力似乎略高于珠江三角洲一筹,但这世界变化得太快,对于善于接受新事物、且正在与香港尝试做更好融合的珠江三角洲,未来似乎也不是没有领先的机会,只是不论谁胜谁出,都将影响未来二十年大陆经济发展的走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上海金市存在征税及黄金进口量问题
兄弟征战上海滩 胡兵胡东《真情告别》造型曝光
再度成焦点 瞿颖:渴望一场不后悔的恋爱
首家数码放映厅在沪试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