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连降5月 中国凸现经济危机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4日讯】商报记者徐霆14日报道,截止到7月份,中国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连续5个月呈现下降趋势,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尽管内地官方始终不承认通货紧缩的态势已经形成,但是需求不振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难题,已是积重难返。一些北京经济界人士指出,内需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已严重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更有学者提出,通货紧缩危机已经凸现。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指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0.9%。其中,城市下降1%,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消费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1.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食品价格下降0.9%,非食品价格下降1%。

这是从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发出物价下降的预报。而1至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8%。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日前分析提出,目前的物价下降,并不是通货紧缩的问题。低物价从根本上说,反映了目前的供求关系比较宽松。他指出,今年以来市场的低物价,主要是由于内地加入世贸组织后,降低关税、来自海外产品的低价格影响正逐步显现。

物价跌反映深层经济问题

然而,这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的话,并不能真正消除人们的疑虑。内地诸多经济学家纷纷发表文章指出,当前物价下降实际上是内地深层经济问题的反映。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提出,当前物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最终消费的内需不足,其根源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严重失衡。他说,政府的社会保障成本高效用低,迫使家庭保障占用资金过多,严重抑制即期消费;不参与创造GDP的要素分配过多,参与创造GDP的要素分配不足,中等收入阶层队伍扩大过缓。这样一种分配机制不变,增加再多的货币供应量也无济于事,不过是使空转、呆滞的资本资金更多而已。

他说,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的投资和出口增加,实际上不过是经济运行的外生变量,无论拉动的力度大小都改变不了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分配失衡引起的内需不足,和货币供应量没有必然联系。

十方面导致物价明显下降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理论则认为,从总体上看,目前市场物价仍在低位向下运行,通货紧缩有所加剧。导致物价出现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十个方面:

一、市场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减慢,影响了物价的回升;

二、下岗失业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减弱,导致物价下降;

三、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加大了物价下降的压力;

四、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较大,将影响物价的下降;

五、工业经济效益逐季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影响物价的回升;

六、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不利于物价的回升;

七、进口关税下降,对物价运行有明显的向下压力;

八、国际市场价格低迷,影响国内物价的下降;

九、受假日消费效应减弱因素的影响,居民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消费需求增长下降,导致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影响到物价的下降;

十、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降,影响物价总水平进一步回落。

胡鞍钢:通缩已持续5年

著名经济学者胡鞍钢日前提出的观点要强烈的多。他指出,持续5年的通货紧缩已经给内地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胡鞍钢认为,内地目前的情况属于“危害型通货紧缩”,不仅价格总水平下降,GDP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产出缺口”有所扩大。除少数服务价格外,各类商品市场供大于求,实际产出低于生产能力,这也迫使厂商大幅度减少库存。

他表示,根据英国《经济学家》(1999年3月)的定义,如果以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指数上涨率)低于1%作为判断出现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内地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按居民消费指数上涨率看,1998年内地进入通货紧缩。到2002年4月,这两个价格指数上涨率分别为-2.1%和-0.3%。这表明,中国仍处于通货紧缩之中,或者说通货紧缩卷土重来。

他认为,加入WTO之后,进口和投资加剧内地市场供过于求,以及内地通过出口方式加剧国际生产过剩的趋势会更加明显。从中长期看,供给大于需求将是内地市场(除少数垄断性服务业市场外)的基本格局。(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危机与反危机
土耳其同IMF讨论国内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也许行将波及全球
日本经济一掘不振 无家可归者增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