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生命之初

作者:青松
回想生命之初的点滴,心随而沈静下来,因为那是我们原本应有的样子。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355
【字号】    
   标签: tags: , ,

朋友分享一张图片,引发我诸多思考。

下午放学时间,朋友接孩子到单位。她的办公室分里外两间,她到里面的房间忙工作,让小家伙自己在外面的房间写作业。忙完工作,她去外面房间找孩子,只看到孩子的外套工工整整叠好放在桌子上,孩子自己到走廊玩去了。

她凝神望着孩子的外套,拍下那张照片。孩子才八岁,对待生活中的细节居然如此认真。我们大人比孩子更会叠衣服,但是每到房间里却经常随手把外套扔到沙发上,或挂到衣架上,很少像孩子那样认真叠放。

孩子一定是受到学校老师的熏陶。老师们会教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整齐摆放个人衣物。教室里那麽多人,如果都随手放东西,肯定乱成一团。孩子们养成了将外套叠好的习惯,即便离开教室到新的环境,也还会认真去做。

朋友感叹说,在生命之初,我们都曾那样认真地对待生活。

的确,孩子心思纯净,杂念少,所以能对叠衣服这样的事上心。而大人考虑的事太多,对于叠外套这样的小事实在不愿费心。也许把外套脱下的那一刻,我们甚至没有想到外套,只是机械地完成一个动作而已,我们的心在思考处理不完的杂事。

看着朋友的图片,读着她的感慨,我开始追索记忆中的最初。

我最早的记忆是这样的画面:有红红的落日,在旁边劳作的父母,还有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杯。每每想起那个画面,都觉得安稳而祥和。同妈妈说起,她根据我描述的水杯,推断说我那时还不满两岁。原来,那麽小的孩子对周边的氛围已经能够深刻领会,所以才会存入记忆。

生命之初,我们的思想简单却不肤浅。我们认真而好奇地对待生活,会仰望天空,会审视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去观察,去体会。而如今忙忙碌碌的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纯纯粹粹只为看看天空而擡头呢?回想生命之初的点滴,心随而沈静下来,因为那是我们原本应有的样子……@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位身居高位、生活富足的老人退休了,忙碌了一辈子,这下突然间清闲了,老人感到有点不适应,每天郁郁寡欢。
  • 茫茫人海,大千世界,我们却在某一天、某一个因缘际会的时刻相遇了。听说“十年修得同船渡”,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看似平常却绝非偶然,生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奇妙而不平凡。
  • 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的,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
  • 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是楷书名碑之一,有唐代楷法极则的赞誉。本碑得右军体,风格特色如何表现?其唐拓本在宋代为何已贵于千两黄金呢?你知道哪种拓本最好吗?
  •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簪指绾发或妆点的头饰,珥指或简约或繁丽的耳饰。精炼的语言,描摹出古代女子的妆饰风华,以及那份沉静怀旧的缱绻心曲。时光流转,簪钗等头饰,到如今已不多见。唯有耳畔点点珠翠光华,仍然熠熠生辉,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闺中良伴。
  • 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同的朝代,大到文化艺术,小到风俗服饰,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哪怕是女子穿戴的首饰,在每个朝代也有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唐朝代表富丽堂皇的蓬勃生机,宋朝代表低调典雅的婉约气质,那么关于明代首饰的关键词,应是精细、齐整与端艳。
  • 上次我们和大家分享到绘画,古代不是所有的女子都会绘画,但是几乎所有的女子都会用针线绣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这就是刺绣,刺绣和女子有哪些关系,它又承载哪些文化呢?
  • 骆宾王、李泌分别是初唐、盛唐的两位神童,人生各有传奇,但殊途同归,俱入修炼之门。盖韵姿天纵之才,或多世事磨练,结缘了愿,而于本性觉悟,并留下一篇传奇,让世人琢磨人生之真义。
  • 唐代有识人能力的裴行俭看过诗坛初唐四杰,说士子要有大作为,必先有大器识然后才看他的才华,然后各指出他们人生最终的结局。后来四杰的人生终局是否应验了裴行俭的洞见呢?
  • 走进植物人安养院,在一片无声似静止的空间里,每一位床上躺着的院民,不论过去为何,现在几乎已成空白,不胜唏嘘;令人反思,自己该更加珍惜感恩,比着无法再为人生故事添下一笔一划的植物人(也包括他们的家庭),我们是何其富有幸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