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投

“下背痛” 兆因姿势不良所致

员生医院中医部医师黄永昇说明下背痛原因。(员生医院提供)

【大纪元2021年09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谢五男台湾彰化报导)一位从北部来的50几岁朱姓男性患者,因为严重下背疼痛多年,幸经员生医院中医部主任黄永昇以中西医诊治3个月,现己可正常活动,重获新生。

朱男表示,最近因工作关系引发急性腰痛后,左腰部至左小腿外侧麻感明显,走路无力感,无法久站,顶多5分钟就酸痛到不行,症状持续多月,至北部医院就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是第三腰椎到第一荐椎都有椎间盘突出,医师建议接受常规治疗及开刀。

他一听到必须要手术,即望之却步,到处寻医冀望是否免除手术,在友人介绍下,至员荣医疗体系员生医院中医部求诊,针伤科主任黄永昇检查后,发现患者骨盆与第3-5腰椎骨错缝(关节错位),与相关腰部肌肉群筋出槽(肌肉韧带损伤),后背膀胱经与督脉处经络气血不顺,而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找出问题后,经过3个月针灸和伤科手法治疗后,现己可正常活动,酸痛减少许多,也不会麻,但若走路20几分钟后,仍会有腰酸的感觉,经再实施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椎间盘突出虽然仍存在,但原有的症状己大幅改善,故建议仍要注意减少搬重与不良姿势。

此案例以中医治疗腰椎骨盆整复为主,配合针灸疏通经络与针刀松解腰部深层筋膜,以3个月的时间治疗成功,重获新生,也免除手术之恐惧。

员荣医疗体系员生医院中医部黄永昇主任表示:椎间盘突出好发年纪大约于20-50岁间,高峰期40岁左右,8成是男性,9成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第4-5腰椎及第5腰椎和第1荐椎之间,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的纤维外环包覆能力减弱,导致髓核在承受压力后不正常的膨出或破出而压迫后方的脊椎神经根,导致疼痛、麻木与无力感。

黄永昇说,依据研究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后有13%~96%的概率会自己会缩小,比例很悬殊,但有较一致的共通点,便是突出越多缩小概率越高,甚至有最高达43%的概率突出的部分会完全消失。一般病程依严重程度,可从2周到3个月,或者持续多月,若保守治疗3个月仍未缓解,仍会建议手术治疗。

责任编辑: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