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孔雀与怪兽

作者:青松
带着美好的心境去看待这个世界,就会看到更多的美丽。(承钰/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87
【字号】    
   标签: tags: ,

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看孔雀

孔雀的羽毛太美了,在阳光下发出七彩的光芒。孔雀的动作又特别优雅,行走起来像在跳舞。开屏的时候,那便是舞蹈的高潮、美丽的极致。

女儿读过关于孔雀习性的介绍,当我感慨孔雀的美丽时,她便开始讲解孔雀为什么开屏。我知道孔雀开屏一是吸引雌孔雀,二是保护自己。但至于为什么能保护自己,我并没有多想过。

女儿说,那是因为孔雀开屏后,尾巴上的花纹像一只只眼睛,小动物们看了会误以为是多眼的怪兽,自然就吓跑了。

我听了这个解释,忍不住笑出声。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把孔雀当作什么怪兽,也从来没有把孔雀尾巴上的花纹当成眼睛。经过女儿提示,我再去端详,发现那花纹的确和眼睛长得很像。这样说来,或许孔雀真有点多眼怪兽的模样。

把孔雀看成怪兽,对我而言,是颠覆性的认知。从前只看到孔雀的美丽,尤其尾巴上那些圆形的花纹,十分别致,像一朵朵小花。而现在换个角度,那些小花瞬间成了可怕的眼睛,让旁观者退而却步。美丽与可怕之间,原来并没有距离,视角一变,两者便互换了。

或许,眼睛看到什么,真的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我没将孔雀视为威胁,只觉得它们可爱,所以没发现它们尾巴上的花纹像眼睛。而小动物则不同,要考虑自身安危,还要获取猎物,看到孔雀尾巴上的花纹,就会误以为是眼睛。

如此说来,带着美好的心境去看待这个世界,应是就会看到更多的美丽吧……@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易.系辞》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从今时回溯大约一万年,正是中华文明萌生的上古时代。那时鸿蒙初开,天与地,神与人,初次在这中原舞台绽放风采。那时的故事,流转万年光阴,历经一代代世人口耳相传,翰墨相续,似乎早已化作面目朦胧的传说。尽管如此,那些散落在历史缝隙的片段,始终为后人吟咏怀念,也教人不知疲倦,投入浩瀚烟海,追寻最初的记忆。
  • 奥秘的生命以不期然的姿态一直展现给人“不同凡想”的全新视野。有一种活在加勒比海的“耐高温盲虾”对热度的能耐令人震惊;有一种活在剧毒中的细菌颠覆了人对“生命”构成的定义;人间跑得最快的男子“牙买加闪电”则超越科学家所计算的人体极限速度。世界上惊人又惊喜的新发现、新纪录,一直扣响着“不同凡想”的新思维、新视野。
  • 谁都愿意生活在这个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之中。“有溃”的意思是大水决堤而出,洪水滔滔,那是谁也不愿意经历及看到的灾难。是让老百姓生活在“有洸”的环境中,还是“有溃”的灾难中,虽然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可是,老师留下的作业,却需要天子及诸侯国君用一生的持正守礼、施行仁政才能做到。
  • 在这些英雄时代的诗歌中,英雄们常常是个人英雄,在广阔的大地上奔走四方。他们英勇战斗,常常涉入国家或族群间的恩怨情仇,还常可能遇见神、天使、魔鬼等力量。这种英雄精神也贯穿延续到了后来欧洲各个方面的文化之中。
  • “孔雀东南飞”这是汉代古乐府诗《为焦仲卿妻作》开篇名句,此五个字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名句。孔雀,就是刘兰芝离世后的化身,“五里一徘徊”俩情依依。孔雀为何朝“东南”飞呢?而不是飞向其他方向?从易经八卦中来考察,其中有特殊的文化蕴含意义……
  • 巴黎圣母院正面的圣母之门,门柱上是圣母子雕像。(shutterstock)
    自13世纪屹立至今的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史上第一座全哥德式教堂,其蕴含古典的美丽,与法国的历史、文学、音乐成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天主教信仰与法国精神的象征。当冲天烈焰照亮暮色中的双塔,巴黎民众注视着大片里才有的景象,不由合唱起赞美诗;也蓦然发觉,在心灵深处,这座教堂原来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 月白是哪一种白,雪青又是怎样的青?秋香为什么有色又有味,十样锦的风情又该去何处找寻?传统的中华颜色,诗情画意,活色生香,俨然是一个个灵动而典雅的生命体。它背后所承载的,是流转数千年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趣味。
  •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簪指绾发或妆点的头饰,珥指或简约或繁丽的耳饰。精炼的语言,描摹出古代女子的妆饰风华,以及那份沉静怀旧的缱绻心曲。时光流转,簪钗等头饰,到如今已不多见。唯有耳畔点点珠翠光华,仍然熠熠生辉,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闺中良伴。
  • 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同的朝代,大到文化艺术,小到风俗服饰,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哪怕是女子穿戴的首饰,在每个朝代也有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唐朝代表富丽堂皇的蓬勃生机,宋朝代表低调典雅的婉约气质,那么关于明代首饰的关键词,应是精细、齐整与端艳。
  • 元 夏永〈黄鹤楼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 藏。(公有领域)
    崔颢《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第一”,“诗仙”李白也心悦诚服。其实李白诗也有写及黄鹤楼的名篇,但崔诗一出,时人和后人就难以比拟了。崔诗独步千古,为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