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持续“放水”刺激中国经济 收效甚微

人气 3103

【大纪元2022年02月24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李思齐采访报导)中共央行于2月10日发布今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8%;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1.9%,经季节调整后为增长约2%。有经济专家认为,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不景气。

1月末,中国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10.62万亿元(约合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5%。M1余额为61.39万亿元(约合9.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9%。M2余额为243.1万亿元(约合3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8%。

听新闻: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平台)

M0、M1和M2是货币市场的三个层面,互相间是递进包含的关系。M0指现金;M1是在M0的基础上,加上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和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1加上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企业的定期类存款、信托存款和其它存款就是M2。当企业发工资时,企业的活期存款会变成个人的储蓄存款,M1就会下降。

2022年中国新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为1月30日,企业在放假前会集中发放薪酬和福利,企业的活期存款(属于M1)会流向个人存款(属于M2),导致M1下降。调整中国新年带来的季节影响后,M1在1月份的同比增长约为2%,仍低于2021年12月末M1同比3.5%的增幅。

M1在1月份走低的同时,M2继续走高,M2在1月份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出0.8个和0.4个百分点。

M1反映的是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因为具有可随意支取的特点,如企业的活期存款,因此M1的金额高低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好坏。如果M1增速快,表明消费和需求的市场活跃;M2保持高增速,则表示投资市场活跃。M2高增速而同时M1加速下降,即负剪刀差现象,表明市场投资多,但需求并不旺盛。

M1的增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企业经营取向——如果企业对未来经济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会更倾向于持有定期的存款,以及可保本金的银行理财产品,即推动M1的货币流向M2。

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博士李松筠对大纪元表示,“如果M1的增速高于M2的增速,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多,流动资金多,投资意愿强,经济扩张速度快。但是从去年2月开始,中国的M1的增速就一直低于M2的增速,而且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从2018年2月到2020年年初,中国货币市场一度呈现负剪刀差加剧的状态。2017年被称为“监管元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所2019年的报告分析,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融资难,使得M1和M2增速负剪刀差扩大。

虽然负剪刀差现象在2020年中旬和年底有所缓解,但在2021年已重返货币市场。1月份的负剪刀差为7.8%,已超过2019年1月的6.9%,接近4年来的最高值2020年1月的8.4%。

1月17日起,央行连续数日推出和利好政策或释放利好的信息,如调降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SLF),以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带动信贷和社融。

MLF和SLF都是央行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借款期限的长短。央行让市场上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流动,即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就是俗称的央行“放水”。

其实,央行去年就运用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提供流动性,如7月和12月两次降准各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2.2万亿元(约合3520亿美元)。此外,央行减低了综合的融资成本,如去年12月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从去年12月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15个和5个基点,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

但中国央行一连串动作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承认: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中国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

李松筠对此分析说:“这显示在实体经济中,可赚钱的投资机会在减少,钱不愿意流入到实体循环中,大家更愿意把钱定存在银行里,堆积在金融体系内,反映出经济的不景气。”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中共央行降息后 大陆多地银行下调房贷利率
【财商天下】中共央行急放水 反遭市场冷遇
学者: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越来越接近防线
中共央行对个人存取推出新规 分析:为征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