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

茶改场邀请老师傅亲授制茶技艺

制茶交流活动茶菁原料-新竹湖口茶区台茶12号茶树。(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 提供)

【大纪元2022年02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台湾部分发酵茶技艺传承的重要性,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简称茶改场)会同农委会农粮署、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于去(2021)年8月31日至9月1日假茶改场杨梅总场举办“2021年全国部分发酵茶制茶技术竞赛-制茶技术交流”活动,共邀集15位近十年荣获全国部分发酵茶制茶技术竞赛条形、球形组冠军的茶农共同参与,并聘请新北市坪林茶区陈源德、南投县鹿谷茶区刘中仕等2位资深制茶师莅临指导。

冠军制茶师与茶改场同仁共同交流。(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 提供)

活动透过全程数位影音拍摄的创新方式,将清香型条形包种茶及清香型球形乌龙茶制茶秘诀进行完整纪录,并制成制茶微电影影集,并将技术示范影片陆续上架于本场脸书网页,以提供年轻茶农及爱茶人士有学习的平台,为茶产业传承做出承先启后的贡献。

与会贵宾致赠2位资深制茶师感谢状(由左至右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许正清前理事长、农粮署北区分署林莲菁课长、制茶工业同业公会陈云康理事长、茶业改良场苏宗振场长、刘中仕资深茶师、陈源德资深茶师、桃园区农业改良场郭坤峯场长、坪林区农会陈文庆理事长)。(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 提供)

茶改场场长苏宗振表示,台湾早期制茶技术传承大多是依靠师徒制的经验法则,并无相关的科学化数据或教材,为使台湾百年优异的部分发酵茶技艺得以薪火相传,及考量“机器采茶菁”为未来的原料生产趋势,活动创新下列五点做法:一是首次以新竹县湖口茶区生产的机采茶菁为原料,期望破除消费者对机采茶的迷思;二是邀集历年全国部分发酵茶制茶技术竞赛冠军茶农与该场研究同仁共同交流讨论制茶技术,并进行制茶参数全程纪录,深具专业性;三是聘请2位功力深厚制茶耆老莅临现场指导,针对清香型条形包种茶及清香型球形乌龙茶不同制程步骤进行数位影片拍摄,让大师精湛的功力可完整被纪录,以达到传承效果;四是所有茶师于制茶过程中皆须穿着整齐并配戴鞋套、帽套,落实制茶从业人员卫生安全的概念;五是由产官学界组成评审团,透过严谨的感官品评,并与青年冠军茶师以风味轮为基础,依清香型条形包种茶及清香型球形乌龙茶风味特色共同讨论并分享心得,使茶叶评鉴品评过程更加精确及细致化。

制茶流程穿着帽套及鞋套,强调卫生安全制茶概念。(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 提供)

茶改场补充,影片拍摄是由茶改场文山分场苏彦硕分场长与冻顶工作站林儒宏站长全程陪同2位耆老进行制茶技术专业访谈及协助拍摄示范动作,该场并针对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及搅拌、杀菁、揉捻、热团揉、干燥等不同茶叶制程阶段,分别制作共7支内容深入浅出,及兼具专业性的技术说明及示范影片,使观众能更加容易掌握制茶诀窍,留下弥足珍贵的数位教材。影片共分为四部曲,分别为首部曲“享受日光浴的茶叶”、二部曲“感受掌心里的茶香”、三部曲“初制茶成形的淬炼之路”及最终章“茶米粒粒皆辛苦”等影集。

首部曲“享受日光浴的茶叶”将针对清香型条形包种茶及清香型球形乌龙茶于日光萎凋过程,深入解析制茶大师们如何精准掌握天时地利,让茶叶充分接受阳光的洗礼以及过程中生理的变化,2022年2月25日于茶业改良场脸书抢先上映,欢迎对制茶有兴趣者前往点选观赏。◇

责任编辑: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