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电子支付走入共码 台专家:特约店让利恐难乔

金管会拟推出电支跨机构平台的购物功能,未来只要扫一码就能互通消费。(Pablo Cuadra/Getty Images for Apple)
人气: 1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3年10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侯骏霖台湾台北报导)台湾电子支付五花八门,资策会曾调查有高达1成民众,手机上提供店家扫码付款的APP就多达6种。金管会8月24日宣布,第3季拟推出电支跨机构平台的购物功能,只要扫一个共同QR Code就能互通消费。不过,专家分析,部分电支业者特约店数庞大,是否愿意让利或全面开放仍有待商榷。

金管会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止,电子支付账户总使用人数达2,528万人(未归户),相比去年同期的1,779万人,年增幅42.1%;代理收付实质交易款项金额约143.1亿元,年增51.2亿元或55.7%,显示电子支付已逐渐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备受通勤上班族关注的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北中南三大生活圈的累计运量在9月冲破1亿人次里程碑,现在也能透过悠游付APP在手机上设定购买,方便民众搭乘捷运、轻轨、公车、客运、台铁、自行车等领域,有机会让更多人接触电子支付的消费生态。

若观察用户使用场域的渗透度变化,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指出,去年成长最显着的前2名,分别为药局药妆店、自营非连锁餐饮,成长幅度均高于1成;成长幅度居次场域则包含连锁餐饮、住宿饭店与订房平台、休闲娱乐场所、市场、路边摊或小吃摊,皆有5%左右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资策会调查,去年使用1至3款行动支付的用户占66.8%,集中度呈现连年下滑,以18岁至25岁年轻用户最多,而使用6款以上行动支付的用户也连年超过1成。

主要是商家往往与多家电子支付业者签约为特约店,在实体店面消费可谓QR Code一箩筐,导致民众须运用不同电子支付APP才能扫码消费。

因此,金管会8月24日宣布,电子支付跨机构平台拟于第3季开放购物功能,民众未来只要刷共用QR Code就能消费,不再限制多家电支机构对应的QR Code。举例来说,一卡通Money也能在街口支付的特约店消费。

不过,若要接轨政府政策,电子支付业者就得更新自家APP,特约店也要更换扫码枪等设备,让双方扫码都能“读懂”新码。另外,新制上路后,拥有较多特约店家的电支业者,甚至面临分润难题。

熟悉电子支付的业者对《大纪元时报》表示,部分电支机构过去打下庞大特约店的一片江山,投入很多人力、物力,扩大能消费的场域,例如夜市、药妆店、餐饮及住宿业等,发展初期还祭出消费现金回馈抢客。

但现在开放不同电子支付互通消费,与店家签约的电支机构,甚至要分润给民众使用的不同电支APP业者,可能将是症结点。

他认为,不排除政府会推动由数家银行参与的电子支付“台湾Pay”,先行释出特约店共享、当领头羊,预估9家电支业者接轨财金公司的平台系统,加上评估效益、设备更换的时间,期程可能将延长至明年上路。

分润转嫁成本? 业者:对通膨影响有限

由于政府推动的电子支付跨机构平台,可能让业者增加成本,或分润机制让利润变薄,导致成本转嫁给民众产生通膨疑虑。

对此,一卡通公司协理徐毓钟告诉《大纪元时报》,该平台对通膨的影响有限,主要是电子支付手续费占比仅交易的3%左右,且电子支付不同于外送平台UberEats、foodpanda提供额外服务给店家,仅在终端消费给顾客不同的支付选项,因此不会将人力成本反应在售价的问题。

高雄科技大学行销与流通管理系教授吴师豪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指出,从行销角度来看,过去高铁推动车票半价、电商平台送优惠券,都是让民众习惯这样的消费场域,最后才回归符合成本效益的价格,而电子支付可能也适用这样的状况,就看政府如何设计相关机制。

分久必合是趋势 但政府也要给萝卜

吴师豪表示,新系统或新模式推出,一开始一定是百花齐放,但对消费者而言,每一家电子支付都要加入APP其实非常不便,尤其手机页面愈趋复杂,未来分久必合是众望所归,而串流不同电子支付到同一平台的确由政府做庄最适合。

但他认为,“政府也应该抛出萝卜,让业者觉得有利可图”,例如金管会也能跨部会合作,让经济部给予业者或店家更换设备的补贴,或是设计不同的收费机制来共享利润,都是可能的运作方式。

吴师豪也提及,过去一家人寿公司引进企业新ERP系统,结果造成资料错乱、遭金管会重罚千万元。因此,电子支付系统整合与资安问题更应严加把关,以防堵个资外泄。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