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的工作整理魔法(十二)

会议时人在心不在 认真聆听很难吗?

高效会议篇

作者: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史考特.索南辛(Scott Sonenshein),译者:谢佩妏

人气 287

当你踏进会议时,你就走进了一个合作、决策、交换想法的共同空间。珍惜这个空间,它会变成你心动的来源。别把会议当成服务个人利益的地方—会议不是发表长篇大论、拥护封闭思想,或踩着别人往上爬的场合。

规则①:在场

我说的是“真正的在场”。我看过太多“人在心不在”的会议。坐直,身体靠近桌子,散发正面能量。这不是你任由脑袋瓜神游的时候。

规则②:有备而来

如果主办人事先提供议程,一定要事先准备。如果你觉得根本没时间准备,那你大概也没时间去开会。再次问自己:这个会议真的值得留下来吗?

规则③:别带电子产品

没骗你,大家都看到你在偷瞄手机。这不但没礼貌,也释放出“这个会不重要、不值得认真听”的讯息。手机还会发出各种噪音,从通知到点击萤幕都有。一旦有人开始,其他人就会跟着做,会议该得到的尊重一下就荡然无存。如果专心开会,会议就能更快结束、更有效率,也更有趣。

规则④:听⋯⋯认真聆听!

开会时,我们应该从彼此身上学习。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家都喜欢说话。研究人员从一组实验中发现,人真的很爱说话,甚至愿意为了说更多话而放弃赚现金的机会。从这些人的脑部成像可见,说话给人的满足感跟吃东西一样。也难怪会议很快会变成一堆人在七嘴八舌,完全离题,听的人却很少。

规则⑤:大胆表达意见

有时候你会有特别的资讯要跟大家分享。话题要能提供新资讯、不同的观点,或是把讨论拉回正题。如果你认为需要更多批判性思考,就自告奋勇扮演“唱反调”的角色,或是代表“竞争者”或其他利益相关人,例如公司里的另一个部门、监督者或客户。

厉害的主持人会制止多余且无益的讨论,但好的参与者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根据“我是否提供了有助于达成会议目标的新资讯”这个简单的规则,判断何时该发表意见,何时该专心聆听。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该专心听其他人发表意见。

规则⑥:不要伤害他人

我们都是负责任的大人,怪罪别人、打断别人、自我推销,都会让会议失去功能。有个杰出的研究调查了九十二场团队会议,发现负面行为对会议的伤害比正面行为对会议的良好影响还大。所以,你起码要做到,别把恶毒语言和不良态度带到会议上。

规则⑦:支持他人

与其直接否定别人的说法,不如改以更好的回复方式。用“好,那么⋯⋯”取代“不,但是⋯⋯”,抛掉否定他人的第一直觉,训练接纳别人的意见。这样对方的感受比较好,你也会因为帮到别人而觉得开心。

学习条理清楚地开会

或许你是经常要召开会议的主管,或者你希望事业更上一层楼,肩负更多责任,其中可能也包括让会议顺利进行。你可能得跟客户合作,跟他们一起讨论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你的上司可能有天跑来找你,请你代替他主持会议。你能够胜任吗?无论你担任何种职位,学习条理清楚地开会,对你都是很有用的技能。

首先,掌握自己想达成的目标。这个会有必要开吗?有些会议只是公布资讯,通常有更有效的方式可以替代,简单的书面通知或几张幻灯片或许就能达成目的。让其他人有空时再快速更新资讯,把会议留给讨论和决策。

如果是固定的定期会议,除非有人主动取消,不然就是每个礼拜都召开。你能够把定期会议改成不定期会议,等有重要的事情再召开吗?

第二,仔细思考邀请谁来开会。现在有电子行事历,要邀人参加会议很方便,所以很容易就邀请了一大堆人,不是为了让会议感觉更有份量,就是主办人认为这样会议会更顺畅。如果要手写邀请函,你还会花时间邀请这么多人吗?

实际的状况是,人太多会拖慢会议的速度。比起会议室“坐满人”,更重要的是“请对人”,也就是有珍贵的资讯分享,或有权力采取行动或做出决策的人。

第三,在邀请函中写出会议目标。这样能帮助受邀者决定自己有没有必要参加。如果没有必要,允许他们无条件跳过这场会议。如果你认为少了某个人,会议的效能就会降低,那就要说明他们的参与有多重要。若是没有他们,会议照常能进行,这就表示他们不一定要参加。

在议程内提供详细的资讯,以便受邀者事先准备。例如,列出要做的决策或讨论的提案,请大家事先想一想,带着自己的想法来开会。

第四,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你邀大家来开会,没有什么比霸占讲台更快浇熄大家的热情。一开始就要表明,你的目标是听取大家的意见,而不是要大家听你发表意见或接纳你的所有意见。领导者说得太多,就会拖慢决策,降低生产力,决策的品质也会降低。

切勿下台一一请人发表意见,应该请有想法的人直接举手发言。利用开放性的问题邀请大家主动参与,这样能促进讨论,大家也能安心地畅所欲言。例如可以问: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留意什么盲点?客户、员工或其他选民会有什么感受?

如果开会的人心不在焉,尤其是在定期会议上,去找他们谈一谈,鼓励他们下次在会议上发表意见。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要补充的?若是如此,那是因为他们不是参加这场会议的适当人选吗?那就允许他们不用来开会。

如果是因为缺乏自信,例如他们是会议中最低阶的人员,就要让他们知道你邀请他们是为了想听他们的意见。

第五,订出会议时间表。一场会议通常是三十或六十分钟,因为是整数,除此之外其实没什么道理。会议很少提早结束,即使工作已经完成也是。如果预定的时间是好几个小时,就会拖好几个小时。

一旦会议超过六十分钟,大家就可能开始精神涣散。会开太久,前半段就可能效率低落,因为没有时间压力。把会议时间缩短除了能节省时间,适当的时间压力也能激发创意。

试着把目前的会议减少十五分钟,除非你发现时间不够。

冗长的会议虽然耗费精力,但要小心的是,别因此改成时间较短但更频繁的会议。大多数人都会一口答应时间短的小会议,但小会议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小于大会议(这还是假设小会议真的很短,但实际情况很少如此!)。准备会议很花时间,而且会打断其他工作。

研究发现,花多少时间开会对员工影响不大,真正影响他们的是参加多少会议。频繁的小会议经常打断工作,比起较不频繁的大会议更让他们沮丧、疲惫。同一个研究也发现,开更多会无法提高生产力。最好是把相关的问题放进大约四十五分钟的会议里一起讨论,而不是在一周内预定好几个小会议。

站着开会,拿掉传统的会议桌椅,会激发更多创意和合作。从象征层面来说,坐着就标出了地盘,人因此容易抓着自己的想法不放,较难接受其他新构想。相反地,站着开会让人更投入,也较无地域之分。一个额外的好处是,站着开会通常比较快结束。

最后一点,会议不只需要目标和议程,也需要总结。从感谢大家的参与开始:在场的人拨空来支持这场会议,理应得到你诚心的感谢。总结应该要能让大家知道,他们的时间为什么没有白费。可以问这类问题:我们有了哪些进展?碰到哪些阻碍?学到什么?解决了什么?

如果会议最后达成了某些决策,请与会者公开表示会支持这些决策,即使他们并不赞成。公开声明之后,他们支持到底的可能性就更大,会后也比较不会暗中耍小动作,破坏原先的决策。

***

想像那些令人振奋的会议,还有你热切期盼的会议。这些会议让重要的专案有所进展,有时甚至还会提早结束。如果你尽自己的力量整理手边的会议,这样的理想并非遥不可及。帮助会议室里的所有人体验更多怦然心动的感觉吧!

(网站专文)

(本文摘编自《怦然心动的工作整理魔法:风靡全球的整理女王╳组织心理学家,首度跨国跨界合作》,方智出版社提供)

书封。(方智出版社提供)

●不必浪费时间!聪明的会议20分钟就够了

●参加线上会议时 你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

●条列式报告效率差 亚马逊人用叙事法写报告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如何在职场中建立良好关系? 专家教你10招
面试官希望看到你穿什么?招聘专家告诉你
如何有效学习新技能?专家分享8个诀窍
求职面试吗?注意3个最刁钻的问题与答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