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观看宣导倡议短片 能提升忧郁青少年求助意愿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3年04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台董氏基金会调查,武汉肺炎(中共病毒)疫情前,台湾青少年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人达到忧郁情绪需专业协助的程度,疫情发生后,人数虽持续增加,但青少年未必会积极治疗,对于如何增加忧郁青少年的求助意愿,有一项国外研究显示,观看忧郁治疗相关宣导倡议短片,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对忧郁症的污名感,进而提升专业治疗意愿。

据《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与忧郁治疗相关宣导倡议短片,有助于青少年减少忧郁症的污名感(stigma),提升其寻求专业协助治疗的意愿。

该研究招募1,183名青少年,年龄介于14至18岁,随机将他们编入介入组与对照组,请他们观看短片,每部约100秒,其中,介入组的两部观赏短片,由两名不同性别的模拟患者演出患有忧郁症的青春期女孩/男孩,被赋能分享他们的个人故事。在忧郁的情况下,模拟患者陈述如何透过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员的社会支持克服症状并康复。

对照组的两部观赏短片,也由模拟患者的相同女孩/男孩演出,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嗜好与活动,但没有忧郁症和心理卫生相关内容。

结果发现,介入组在忧郁污名感量表(Depression Stigma Scale),相较对照组的污名感显着降低;而根据一般求助问卷(General Help-Seeking Questionnaire)的测量结果发现,介入组寻求治疗的意愿也显着增加。

研究也显示,短片中的主角和参与青少年的种族(无关性别)是否一致也影响结果。与片中主角相同种族的青少年,其对忧郁症的污名感减少更多,且寻求治疗的意愿更高。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多年来面对忧郁症去污名化,董氏基金会帮助民众“认识”、“觉察”忧郁症是什么、鼓励“求助才是聪明”,邀请知名人士或有影响力的人现身说法,扭转对忧郁症的污名感,提高每个人对忧郁症的认知才有可能进而产生因应策略。

叶雅馨表示,老师和家长与青少年的相处最密切,实务上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忧郁情绪,在和家长沟通时常因不了解而被拒绝,建议老师和家长的认知态度需要更精进,学习同理忧郁青少年,家长的反应容易成为忧郁症是否被标签化的关键,可针对家长提供相关的讲座、课程或影片,帮助其建立正确面对忧郁症的态度。

卫福部桃园疗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陈质采建议,临床工作者、家人可先了解和聆听青少年对忧郁症的观点和想法,他们可能连忧郁是可以处遇治疗的想法都没有,或有错误认知,觉得罹患忧郁症就完蛋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忧郁症,降低因不了解产生的害怕,以及减少他们对忧郁症的污名感,有助于提升求助意愿。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