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莎夫人:命运多舛却又传奇的一生

作者:周扬
2015年7月10 日,英国伦敦马里波恩路杜莎夫人蜡像馆上的建筑标记。(Sh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6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提起杜莎夫人,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蜡像馆。的确,她的一生跟蜡像有着不解之缘,命运多舛,她的坎坷经历又缔造了她的传奇。是什么原因使她开始学习制作蜡像?她又是怎样与法国王室结缘?她最恐怖的经历是什么?她又为何背井离乡远赴英国?第一个杜莎夫人蜡像馆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杜莎夫人的原名叫安娜‧玛丽‧格罗肖尔茨(Anna Maria Grosholtz,1761年12月1日—1850年4月16日),她出生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很不幸的是,她是一个遗腹子,爸爸已于两个月前去世。他是一位军人,在七年战争中殉职。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由于贸易、殖民、霸权等原因,西方主要强国参与了这场战争,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及菲律宾。

战争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她的妈妈不得不出去工作,以维系她们的生活。几年后,妈妈在瑞士的伯恩(Bern)找到了一份工作,给菲利普‧柯蒂斯(Philip Curtius,1737年—1794年)医生当管家,柯蒂斯很同情她们,让母女俩都搬进了家里,便于照顾。

玛丽从未见过自己的爸爸,当她见到柯蒂斯时,直喊他“叔叔”,柯蒂斯甚是喜欢,恰巧他自己没有孩子,便把奶声奶气、乖巧可人的玛丽视如己出。

柯蒂斯不仅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蜡像师。他利用自己在蜡塑方面的技能,来说明医学上的解剖学,创造了解剖蜡模型。不仅如此,他还为一些游客制作蜡像。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法国王室,王室成员对他的技艺颇为赞赏。

2019年3月,时代广场中心的纽约杜莎夫人蜡像馆。(Shtterstock)

1765年,他被说服放弃医学事业,移居法国巴黎,将蜡像作为一门艺术来工作。稳定下来之后,柯蒂斯也叫玛丽和她的妈妈一起去了巴黎。

1770年,柯蒂斯在巴黎创办了蜡像馆,很多人前去观看。1776年,他的蜡像展览得到了法国王室的鼎力支持,允许他转移到巴黎的王宫(Palais Royal)举办蜡像展,影响更大,他也因此认识了很多社会名流。

玛丽从小就跟着柯蒂斯学习制作蜡像,她聪明灵慧,很有艺术天赋。待到其技艺成熟后,便以艺术家的身份为柯蒂斯工作。

蜡像的制作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王室成员和伟人的脸部轮廓是通过蜡面具保存下来的。制作头部蜡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用黏土捏出形象来,再敷上石膏制做出模具。在石膏模内灌入热蜡,冷却后除去石膏模,蜡像就定型了。制作的每一步都得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惟妙惟肖、犹如真人的效果。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出双手和双脚的蜡像。人体的躯干部分,早期是用金属骨架支撑,后期就用玻璃纤维代替了。

1777年,玛丽16岁的时候,柯蒂斯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独立创作了第一尊蜡像,人物原型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使她名声大震。她创作的著名蜡像,还包括卢梭和美国国父富兰克林。

凡尔赛宫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请她担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的妹妹、“法兰西的伊丽莎白”公主(Elisabeth of France,1764年5月3日—1794年5月10日)的家庭教师,教授蜡像的制作。她住进了凡尔赛宫,成为受人尊敬的上流社会的一员。

对她而言,柯蒂斯是她的人生导师,也更像是她的父亲。柯蒂斯用其毕生所能,想为玛丽开拓更好的人生。柯蒂斯和玛丽,都是通过蜡像这种艺术形式,使他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与法国王室结缘的同时,也结识了不少左翼思想的著名人物。

但是世事难料,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时间跨度是从1789年7月14日至1794年7月27日。大革命反对王室,反对天主教,反对神权。信仰无神论的流氓无产者实施暴力革命,在巴黎打砸抢,无数艺术珍品被毁掉,并攻占了巴士底狱。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被送上了断头台,延续近千年的法国君主制终结。断头台(法语:Guillotine)是一种执行死刑的器具,用以将犯人的头斩去。

这场革命,使玛丽的命运急转直下。由于她和王室的密切关系,被指控为王室同情者而被捕,关进了监狱,并给她剃了头,也准备将她送上断头台。

在这命悬一线之际,柯蒂斯的一位熟人、散文家及革命阵营中的科洛特‧德埃尔布瓦(Collot d’Herbois,1749年6月19日—1796年6月8日)得知此事后,给说了情,认为她对革命还是有用的。她被释放了,条件是她必须制作死亡面具和断头台受害者模型,尤其是制作名人和贵族的模型。然后,流氓无产者将其拿出去游街,炫耀战果。受害者除了路易十六和王后等王室成员外,还有柯蒂斯及玛丽的许多朋友和认识的人。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人物,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因内部政见不同,同样被送上了断头台。玛丽在晚年的传记中提到过这个人,说他曾救了她。当他死亡时,玛丽仍然是被迫为他做了蜡像。

屈辱、血腥、恐怖,这种可怕的日子,使她的精神承受达到了极限。

在大革命期间,从1792年至1794年,三年时间里,断头台斩首“反革命分子”(其中包括异见人士)的保守估算,超过了6万人。

1794年,柯蒂斯去世,并将自己收藏的全部蜡像留给了玛丽。这个给予她满满父爱的人,最终离她而去了……

1795年,玛丽34岁的时候,与一名工程师弗朗索瓦‧杜莎(Francois Tussaud,生平不详)结婚,她也就成了杜莎夫人(Madame Tussaud)。婚后,他们共有3个孩子,但只有两个儿子活了下来,他们是约瑟夫(Joseph)和弗朗索瓦(François)。

1802年,沙龙魔术师保罗‧菲利多(Paul Philidor)邀请杜莎夫人前往英国伦敦,展出她的那些蜡像。是啊,为什么不在一个没有动荡的国家碰碰运气呢?随后,她带着4岁的长子约瑟夫和一部分蜡像,前往英国。

蜡像展出的利润,保罗分走了一半。与他的合同结束后,杜莎夫人便单飞了。但是经济收益并没有像她想像的那么好,她和孩子的生活困难重重,还有她的一大堆蜡像需要地方安置,需要不菲的费用。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在法国加冕称帝。奥地利帝国、英国、沙俄、那不勒斯、瑞典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杜莎夫人想回国,但在双方交战之际,她被阻止不能回法国。因此她只能在不列颠群岛,巡回展览她的那些蜡像。

日积月累,渐渐地她的展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收益也有了改观,她甚至可以汇款到法国,给她的丈夫和小儿子。但她的丈夫非常挥霍,还卖掉了留在巴黎的部分蜡像,这令她很失望,也打消了她回国的愿望,她与丈夫再也没见面。

1822年10月,当她61岁的时候,她的次子弗朗索瓦终于来到了英国,与她和约瑟夫团聚了,他们没再分开。

杜莎夫人在英国巡回展览33年后,1835年,在伦敦的贝克街(Baker Street),她成立了杜莎夫人蜡像馆,这里是她的家,也是她的第一个永久蜡像馆。她在此工作了8年,撰写回忆录。1842年,她创作了一幅自己的蜡像,陈列在她的博物馆入口处。

晚年时,她患有更严重的哮喘病,便重新回到了天主教的信仰中。

1850年,杜莎夫人在睡梦中安详地去世,享年89岁。属于她的时代结束了,她的这种独特经历,没有人能够复制。

杜莎夫人蜡像馆被她的儿子们接管,成为家族企业,开启了新的时代。1884年,迁址到马里波恩(Marylebone Road)路,直至现在。该蜡像馆,已经成为伦敦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目前,Merlin Entertainments是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所有者,这是Blackstone Group旗下的一家公司。

纽约时代广场杜莎夫人蜡像馆里面的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蜡像。(Shtterstock)

杜莎夫人蜡像馆已经发展到更多的国家、地区及城市:

• 欧洲:伦敦(London)、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柏林、布莱克浦(Blackpool)、布达佩斯(Budapest)、伊斯坦布尔(Istanbul)、布拉格(Prague)、维也纳(Vienna);

• 美国:好莱坞、拉斯维加斯、纳什维尔(Nashville)、纽约、奥兰多(Orlando)、旧金山;

• 亚洲:曼谷、新加坡、东京、香港、北京、上海、重庆、武汉;

• 中东:迪拜;

• 澳大利亚:悉尼。

每个蜡像馆的人物也不尽一样,会根据各个地方的特点,挑选出非常受欢迎的人物,按照他们的形象,制作蜡像,比如王室贵族、政坛人物、影视明星、体坛健将等等。杜莎夫人蜡像馆,已经从英国伦敦,向外扩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责任编辑:高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4月1日,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宣布,大陆知名演员胡歌即将入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据悉,作为上海本地出身的演员,胡歌将以不同于其他明星的身份和造型入驻。
  • 周二,在纽约杜莎夫人蜡像馆内,民众听到了一阵阵又重又粗的呼吸声,究竟是什么呢?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一年四季,天道循环。从二十一岁那年起,我的四季循环中多了一季特别的存在——神韵季。第一次邂逅神韵是在渥太华,那天我迟到了。看到的第一个节目是精忠报国。大幕揭开,我的眼泪跟随而下。
  • 历史上的今天,徐悲鸿:生命本是天上来,却撒彩墨在人间。得失去留只一念,重返画中神仙卷。
  • 2023年4月中旬,经好友推荐,喜欢艺术的我认识了旅居瑞典的中国画家范一鸣先生。4月23日,受他和他夫人的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观赏他的画作,听他聊创作灵感和中国文化。我也顺便采访了他在中国时的遭遇。
  • 漆器珍贵与耐用之特性,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漆工艺,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台湾茶文化与漆工艺结合,是翻转、是重生”,于是黄佳隆开设了“漆器茶道具制作教学”课程传承这项古老技艺。
  • 对文艺复兴艺术感兴趣的人很快就会熟悉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这个名字,他不但是佛罗伦斯的建筑师、艺术家,还是艺术史学家。1568年瓦萨里汇编的《艺苑名人传》(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是文艺复兴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著作。16世纪意大利许多顶尖的艺术家都是他的友人或熟识。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认识15世纪的艺术前辈。
评论